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有效教學法

讓孩子跟「語音助理」對話吧!

許多研究發現,兒童與人工智能(例如機器人,語音助理)能自然對話,這表明語音代理作為兒童社交夥伴的可行性。此外,「對話式閱讀」(dialogic reading, DR),包括提出開放式問題以激發兒童的思維和提供回饋,已被確定能提升兒童閱讀故事書的益處。Xu及其同事比較了與真人進行對話式閱讀和與非人類...

21 01 2022
「SPELL」的長遠影響

學齡前兒童的語言能力和識字技能是兒童未來閱讀成績的基礎。最近一項後續研究調查了於幼稚園時期接受了語言能力和讀寫能力的「SPELL」干預的丹麥學童,致二年級時閱讀技能的長遠影響。 「SPELL」是「結構性建立學前語言能力和讀寫能力」的縮略詞,改編自一個全班共同閱讀的干預「Read It Again-P...

17 12 2021
「動物學一號」: 為幼稚園生而設的科學計劃

Gray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同事研究了一個綜合科學和讀寫能力課程「動物學一號」(Zoology One)對費城幼稚園學生的讀寫能力和閱讀動力的影響。隨著進入STEM職業的學生短缺問題日益嚴重,新出現了一批文獻支持在上學初期參與科學教學的必要性。年幼學生很自然顯出對科學探究的興趣,這種動力卻隨著長大而減...

03 12 2021
提高幼稚園學生第二語言的表達力

發表在《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上的一份研究報告了於一項干預的成效,該計劃旨在提高幼稚園學生於第二語言(L2)學習中的一般語言技能(詞彙、語法、語言表達和理解)。 研究包括115名兒童(平均年齡=5.5歲),他們的第二語言是挪...

05 11 2021
要讓學生先嘗失敗嗎?

Sinha和Kapur最近一項統合分析利用了來自世界各地的53項研究,比較不同的教學指導次序,研究對象包括小學二年級學生到大學生。統合分析旨在比較學習新概念時,引入解難先於教導內容(PS-I)與引入教導內容先於解難(I-PS)的學習成果。支持PS-I設計的論點強調,讓學生掙扎於未正式學習的概念中,從...

17 09 2021
先後次序重要嗎?

「學習軌跡」 Learning Trajectories (LT) 是一種順著指定次序進行指導活動的教學方法。Sarama 及其同事 最近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 將「學習軌跡」 Learning Trajectories (LT) 方法與「反轉次序」(REV) 設計和「如常教學」(BAU) 進行了比較。...

03 09 2021
中學閱讀計劃的成效

中學閱讀成績在近年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Baye及其同事對中學閱讀計劃的整體成效進行了一項量化的綜合研究,當中辨識了69項符合高證據標準的研究,包括了62項隨機設計和7項準實驗設計的研究,其中所有研究均在美國和英國進行。 所...

18 06 2021
甚麼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效?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教育研究與改革中心的團隊進行了一項新的研究回顧,最近在AERA Open上發表,分析了國際上針對小學生數學課程的現存最佳的證據,以辨識在數學學與教中有效的方法。 該回顧包括了來自66個干預計劃的87項研究。其中有85%是隨機實驗,有15%採用了準實驗設計。結果顯示: 補習計劃整體...

07 04 2021
改善科學學習的教學策略

刊登於《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的一項新的系統性回顧分析了小學各種科學教學方法對學習成績產生的效果,發現於學年間改善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透過合作學習、科學-閱讀的整合,以及為教師提供科技工具以增強教學的方法,對改善科學學習方面具有巨大的潛...

07 04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