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幾十年,城市化和經濟增長不僅擴大了農村和城市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也加大了教育質量的差異。貧困地區的兒童特別容易受到社會心理問題的影響。雖然關於社交及情緒學習(SEL)干預效果的證據越來越多,但在中國農村兒童中很少見到這種干預。Li和Hesketh進行了一項研究,以檢視學校為本的SEL計劃對中國中部一個貧困農村地區的小學生的效果。兩所學校參與了這項研究,一所干預學校和一所對照學校,最終樣本量為496名2年級到6年級學生(干預組 = 206人)。
研究員於在干預前1週 (T1)、干預後1週(T2)和5個月後(T3)收集自我報告的長處和困難問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 SDQ)和背景資料。SEL計劃主要改編自教育部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SEL資源,旨在提高五種能力: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關係技巧和負責任的決策。從2021年9月到2022年1月,干預組的學生在一學期內參加了16次每周90分鐘的課程。該計劃採用了多種形式,包括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藝術活動、講述故事、觀看影片、手工藝和教育遊戲等,並針對不同年齡組的學生來進行定制。
在控制學生的背景資訊和基線分數後,線性混合模型的結果如下:
- 干預組學生在T2(效應值 = -0.19)和T3追蹤測試(效應值 =-0.19)時SDQ困難綜合得分的改善更大。
- 具體來說,干預組在T2(效應值 = -0.18)和T3(效應值 = -0.19)的困難行為上,T2的同儕問題(效應值 = -0.19),以及T3的過動症(效應值 = -019)上減少更大。
- 情緒癥狀、行為問題和親社會行為沒有顯著改善。
- 與從未或偶爾被言語虐待的兒童相比,干預對減少被言語虐待兒童的SDQ困難具有更大的短期效果(效應值 =-0.21)。在遭受身體虐待的兒童中具有相似的模式(效應值 =-0.24)。
- 在與母親溝通良好的兒童中觀察到持續效應(效應值 =-0.23)。
作者建議在中國環境下需要進行更多的實證研究,並對學校如何進行SEL計劃提供了一些建議。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Li, J., & Hesketh, T. (n.d.). A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intervention to reduce psychosocial difficulties among rural children in central China. 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n/a(n/a). https://doi.org/10.1111/aphw.12481… 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