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女孩比男孩更易受數學焦慮影響?

數學焦慮通常被稱為與學生的數學成績呈負相關。根據認知注意力理論,高焦慮水平會妨礙回憶和工作記憶能力,繼而導致表現下降。使用一個大樣本,Yu及團隊進行了一項研究,以檢示數學焦慮與數學成績的關聯是否取決於性別。他們假設這種差異可以用「情緒易感性」(emotional susceptibility)來解釋,情緒易感性是體驗和受情緒影響的能力。女性對負面情緒更敏感,而男性更冷靜且較不易受傷害。此外,神經影像學顯示性別之間的情緒處理模式不同。

該研究涉及來自中國青島489所小學和238所中學的28,129名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研究人員在2018年5月使用簡化版數學焦慮評估量表測量學生的數學焦慮,並使用究研人員編製的多組測試來測量數學表現。結果表明:

  • 相對於女孩,男孩的平均數學焦慮分數略高。在數學分數上,兩性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 女孩在數學焦慮和數學成績之間呈現出更強的負相關。換句話說,數學焦慮水平較高的女學生的數學成績往往更低於同等焦慮水平男同學。
  • 負面數學焦慮–成績關聯在八年級比四年級更強。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關聯可能與數學課程的難度增加有關。

該研究發現,數學焦慮對數學成績的影響在女孩中比在男孩中更大,在八年級學生中比在四年級學生中更強。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性別差距可能是由情緒易感性來解釋的,但基於大樣本和一致的結果,作者建議教師可以更加關注那些經驗與數學有關的負面情緒的女孩,並避免使用性別定型。因著這種關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劇,在學生年輕時採取預防措施至關重要。

 

文獻來源:Yu, X., Zhou, H., Sheng, P., Ren, B., Wang, Y., Wang, H., & Zhou, X. (2023). Math anxiety is mo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ath performance in female students than in male students. Current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007/s12144-023-04349-yRead the rest

比較兩種基於遊戲的學習技術對代數概念理解的影響

Chan及團隊探討了兩種基於遊戲的技術對代數方程求解中的概念知識,程序知識和程序靈活性的影響。兩種不同的基於遊戲技術是DragonBox Algebra 12+(DragonBox)和From Here to There!(FH2T)。DragonBox是一款商業應用程式,學生在屏幕上移動和組合圖片以隔離包含龍的盒子,類似於在代數方程中求解x。FH2T是一款由研究人員開發的遊戲,學生使用指示操作(例如點擊、拖動)在屏幕上將數學表達式從起始狀態(例如,16x29)轉換為指定的目標狀態(例如,16x30 - 16x1)。兩款遊戲都基於這樣一種想法,即個人將數學符號視為空間中的物體,並且在遊戲中都提供即時反饋。DragonBox的設計者將代數符號隱藏在圖像下,而FH2T的設計者則在遊戲中呈現代數符號。

該研究的樣本來自 2020-2021學年在美國東南部郊區進行的一項大型隨機對照試驗,涉及7年級學生,以測試基於遊戲和非基於遊戲的技術的效能。本研究僅關注887名被分配到DragonBox(n = 275)和FH2T(n = 612)條件的學生。參與者在整個學年內玩他們各自的遊戲,共 9次30分鐘的課節。在九次干預課節之前(前測),期間(中測)和之後(後測),對學生的代數知識和數學態度進行評估。結果如下:

  • 學生在代數測試的三個時間點上提高了他們的概念知識。
  • 學生在程序知識方面從前測到中測有顯著提高,但在後測時顯著下降。與前測相比,學生在後測時答對的概率降低了1.18倍。
  • 同樣,學生在程序靈活性方面的表現在中測有所提高,但在後測時下降。與前測相比,學生在後測提供正確答案的可能性降低了1.41 倍。
  • 兩款遊戲的效果沒有顯著差異。

學生程序知識和程序靈活性的下降令人費解。作者認為這可以用 COVID-19大流行來解釋。由於疫情期間學校停課,學生出現了學習損失。相比之下,即使在「COVID-19下滑」的影響下,這兩種基於遊戲的技術也提高了代數的概念知識。

 

文獻來源:Chan, J. Y.-C., Closser, A. H., Ngo, V., Smith, H., Liu, A. S., & Ottmar, E. (2023). Examining shifts in conceptual knowledge, procedural knowledge and procedural flexi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two game-based technologie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https://doi.org/10.1111/jcal.12798Read the rest

服務學習能否提高K-12學生的成績?

K-12學生的服務學習是一種教育策略,涉及明確且刻意地將社區服務與學術教學相結合。目的是通過包括服務活動和反思時間,將教學與實際問題聯繫起來。Campbell Systematic Review最近的一項系統綜述研究了服務學習干預對K-12學生成績的影響。本綜述納入了實驗研究,感興趣的成果是學業成功和個人/社交技能。

結果顯示,服務學習的平均效應值在學生平均成績點上為+0.09,數學(+0.21)的效果高於英語(+0.04)。其他成果顯示出細小的正面效用:減少缺勤天數(+0.03),提高自尊心(+0.13)和控制力(+0.07)。

結果並不顯示服務學習對學生成果有明確的正面影響。作者的結論是,有必要對服務學習的有效性進行進一步的實驗研究。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Filges, T., Dietrichson, J., Viinholt, B. C. A., & Dalgaard, N. T. (2022). Service learning for improving academic success in students in grade K to 12: A systematic review. Campbell Systematic Reviews, 18(1), e1210. https://doi.org/10.1002/cl2.1210Read the rest

準教師於疫情期間面對的教學排練困難

在向未來中學科學教師的本科課程中,教學法的導師進行了一項質性研究,分析了突然將教學排練切換到線上形式的體驗。該課程中的十五名準教師有一半在2020年3月課程切換到虛擬形式之前,能夠與同儕進行面對面的教學排練。另一半則只能在線上排練中實踐。

關於如何最好地教授嚴謹和公平教學的教學方法,幾乎沒有共識。宏觀教學是一種形式,包括向同儕進行11-12小時的練習教學,就像向一班中學生教授整個單元一樣。這些擴展的排練、反饋和協作反思機會旨在培養準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學視野,使新教師在職業生涯的前幾年更有可能嘗試嚴謹和有反應的教學技巧。

課程中的準教師在線上宏觀教學中努力促進課堂話語、批判性科學思維以及建立關係連接。在線上平台上,注意到學生的思考,將其引起整個團體的注意,並引導學生闡述他人的觀點,尤其困難。作者建議,未來在線上進行教學排練和準教師培訓時,應提前為這些潛在挑戰做好計劃。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 Stroupe, D., & Christensen, J. (2023). “Everything That’s Hard Got Harder”: Preservice teachers’ attempts at rigorous and responsive instruction during pedagogical rehearsals in the COVID pandemic. AERA Open, 9, 23328584221139776. https://doi.org/10.1177/23328584221139774Read the rest

中國師生關係與學業成績的關聯

最近發表於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的一項研究中,Lei及團隊進行了一項三階層統合分析,探討了中國師生關係(TSR)和學生學業成績(SAA)之間的關係。作者認為,在等級制、集體主義的中國,師生關係與學生學業成績之間的正相關比平等主義、個人主義的西方社會更高,因為在中國,教師的權威比在西方社會更大,而教師往往是師生關係的中心。由於中國學生對權威的尊重程度更高,因此相對於西方國家,TSR–SAA之間的關聯可能會更高。

該研究包括74項研究(90個效應值),這些研究檢示了2002年至2020年間發表的中國背景下TSR–SAA相關性的文獻,參與研究對象包括小學生和中學生。結果發現:

  • 總體而言,在中國研究中發現師生關係與學生學業成績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r = 0.26),這比兩個在西方國家進行的統合分析中的效應值(r = 0.16)更大。
  • 在中國不同地區中,中部地區的效應值最高(r = 0.31),其次是東部地區(r = 24)和西部地區(r = 0.17)。
  • 相關性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效應值於高中最強(r = 0.35),其次是初中(r = 0.25)和小學(r = 0.22)。
  • 女生的效應值高於男生。

總體而言,研究結果為師生關係在促進學業成績方面的重要性提供了證據。此外,作者的研究假設得到支持,即中國TSR-SAA的關聯比西方社會更強。然而,作者指出,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解釋各國TSR-SAA差異的潛在機制。此外,與作者的假設不同,最富裕的東部地區在並沒有最強的TSR-SAA關聯。具中等資源及人口密度值的中部地區,在這三個地區中呈現出最強的關聯。

 

文獻來源:Lei, H., Wang, X., Chiu, M. M., Du, M., & Xie, T. (2023).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China: Evidence from a three-level meta-analysis.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44(1), 68–101. https://doi.org/10.1177/01430343221122453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