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幫助學前兒童學習「符號近似算術」的方法

「符號近似算術」對兒童的數學能力至關重要,它意味著提供近似答案而不是準確答案。例如,之前的一項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不知道「21+30」的準確答案,但知道「21+30大於「34」。另外,數字比較訓練和數線估計訓練均可增強兒童的「符號近似算術」。Wei及其同事進行了一項實驗,以比較這兩種可能具有不同認知過程的訓練方式對「符號近似算術」的影響。

該實驗從中國杭州的三所中產階級幼稚園招募了109名兒童,年齡介乎5.11至6.27歲之間。他們被隨機分配到三個訓練組之一:(1)數線估計組(n = 32),(2)數字比較組(n = 34)和(3)對照組(n = 30)。在數線估計組中,兒童所玩的遊戲旨在幫助他們理解兩個數字之間的距離。在數字比較組中,參與者需要比較兩張數字卡的大小。這種訓練有助於培養兒童對數值大小語意的理解。

兩個干預組的兒童於一週內進行三次訓練遊戲,而對照組則沒有接受訓練。所有參與者都完成了前測和後測,其中包括符號近似算術(例如,比較「13+22」和「28」哪項更大),數字比較(哪個數字更大)和數線估計(在0到100範圍內的數位線上標記整數)的任務。

  • 結果顯示,數字比較組的學前兒童在所有三項任務中的表現均優於對照組。
  • 只有數字比較訓練提高了「符號近似算術」的成績。

這表明學前兒童在進行近似算術時,運用比較處理多於數線估計。作者指出,短暫的訓練時間可能限制了效果,因此未來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文獻來源:Wei, W., Liao, H., Deng, W., & Ye, Q. (2023). Training on number comparison, but not number line estimation, improves preschoolers’ symbolic approximate arithmetic.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65, 241–249. https://doi.org/10.1016/j.ecresq.2023.07.004Read the rest

一項體驗科學課程的隨機試驗評估

Schneider和Bradford最近在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報告了一項集群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該試驗評估了多元素專題研集學習(ML-PBL)科學干預對三年級學生的有效性。這項研究的目的在於為項目發展提供新的證據,之前曾進行了教學實驗、先導測試和實地測試。ML-PBL由四個單元組成,每節課使用一個「驅動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它融合學生的合作性和體驗性學習,實行評估以確保學生達到學習期望,並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機會。

該研究包括在2018-19學年來自46所學校(實驗組(E)及對照組(C)各23所學校)中111個班級(54 E,57 C)的91名教師(41 E,50 C)和2371名三年級學生(實驗組1165人,對照組1206人如常接受科學教學)。在基線上,兩組在族裔、社會經濟地位(SES)、三年級入學率和前一年的州立標準化測試的數學/閱讀成績方面均沒有差異。ML-PBL干預包括教師培訓,鼓勵學生在課堂討論中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並促進學生參與。

後測使用一項基於密歇根州立測試以及一項與科學學習相關的社交情感因素測試。學業成績顯示,實驗組學生在科學方面取得了統計學上的顯著進步,效應值為+0.27。無論不同性別、種族、族裔、社會經濟地位或州內各個區域的學生皆可見顯著進步。此外,實驗組學生報告的自我反思和協作行為比對照組更多。文章還討論了這些發現對課堂實踐的影響。

 

文獻來源:Krajcik, J., Schneider, B., Miller, E. A., Chen, I.-C., Bradford, L., Baker, Q., Bartz, K., Miller, C., Li, T., Codere, S., & Peek-Brown, D. (2023).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on Science 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60(1), 70–102. https://doi.org/10.3102/00028312221129247Read the rest

建立校本視力計劃時的考慮因素

在美國,兒童視力保健的需求仍然未能滿足,兒童在獲得這些關鍵服務方面存在差異。作為促進健康公平的實證干預措施,學校為本的視力計劃(SBVP)旨在在學校環境中直接提供視力保健服務。該計劃在學校和視力保健提供者之間建立夥伴關係,已證明對改善兒童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包括提高學習成績和促進特別在城市少數族裔人群中眼鏡的使用。

儘管SBVP的有效性已被證明,但目前還缺乏資源和全面的指南來幫助學校護士、行政人員、視力保健提供者和其他持份者建立和運營該計劃。Collins及其團隊在Journal of School Nursing 上發表一篇文章,其中提供了建立或加強現有SBVP計劃相關的實際考慮因素。

在計劃規劃階段,必須優先考慮需求分析、戰略夥伴關係和確保足夠的資金。在計劃實施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人力資源、視力檢查的同意與否、視力篩查、眼科檢查、配鏡、監測眼鏡、更換眼鏡以及如何收取檢查費用等組成部分。為實現可持續性,持份者需要考慮數據管理、追蹤和質素保證。總之,該文指出,該計劃在每個階段都需要學校衛生人員、教師和視力保健提供者之間建立緊密合作的夥伴關係。由於學校護士與學校醫療保健服務和學校社區之間具有緊密聯繫,他們特別適合建立SBVP。

 

文獻來源:Ambrosino, C. M., Callan, J., Wiggins, T. M. S., Repka, M. X., & Collins, M. E. (2023). Considerations in Building a School-Based Vision Program. The Journal of School Nursing, 10598405231163752. https://doi.org/10.1177/10598405231163753Read the rest

網上電腦輔助學習如何增強中國農村地區的英語學習?

Bai及團隊的一項整群隨機對照試驗(RCT)評估了網上電腦輔助學習(online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OCAL)干預對中國五年級農村和流動學生學術和非學術成果的影響。農村地區中隨機抽樣的44所學校被隨機分配到干預組(n = 22)或對照組(n = 22)。干預組的學生在2016年春季學期(約3個月)每週參加兩次40分鐘的英語網上電腦輔助學習教程,而對照組的學生繼續他們的常規課程。OCAL輔導課程僅提供與課堂上學習的標準英語課程內容相輔的補習材料,沒有任何新材料。共有1,342名學生完成了該計劃。在控制基線考試成績、學生和學校特徵後,迴歸分析結果表明:

  • 干預組的學生表現優於對照組(效應值 = +0.48),這比之前在中國農村進行的離線CAL研究(效應值 = +0.15)的影響更大。
  • 干預提高了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但不影響他們對英語老師的態度。
  • 然而,對學生的數學成績或英語自我效能感沒有顯著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人員認為,興趣導向刺激有助於OCAL計劃成功,是通過兩項特點來增強學生的學習:(1)網上互動功能激發了同儕在競爭性和遊戲化活動的參與,以及(2)OCAL根據每個學生的掌握程度提供度身訂造的練習,幫助學生減少沮喪或無聊。此外,如果擴大規模,OCAL相對於離線 CAL於成本效益上更有優勢。因此,政策制定者應考慮OCAL計劃擴展的潛力。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Bai, Y., Tang, B., Wang, B., Mo, D., Zhang, L., Rozelle, S., Auden, E., & Mandell, B. (2023). Impact of online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on education: 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economically vulnerable areas of China.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94, 102385. https://doi.org/10.1016/j.econedurev.2023.102385Read the rest

網上暑期計劃對高中生重獲學分的影響

最近的一項隨機研究評估了暑期課程在高中重獲失去之學分的效用,比較了兩種教學模式:網上學習與由老師指導的課堂。

在洛杉磯的學校中,代數 I 或英語 9 課程不及格的學生被隨機分配到網上或課堂上接受重獲學分計劃。對於代數課程,305名學生被分配到網上學習,308名學生被分配到課堂課程。對於英語課程,564名學生被分配到網上學習,560名學生被分配到課堂課程。

研究人員使用了三種效用測量工具:課程結束時的學分重獲率;地區PSAT數學和閱讀測試;以及研究人員製定的課程結束測試,以評估學生的成績。由於第三種測試可能高估了干預效用,本摘要沒有報告。

對於代數課程,在學分重獲率方面,兩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網上課程比課堂課程低6個百分點。兩組在PSAT數學上也沒有差異(效應值 = -0.03)。對於英語課程,結果顯示兩組之間的學分重獲率存在顯著差異。網上課程比課堂課程低15個百分點。兩組在PSAT閱讀上沒有差異(效應值 = +0.04)。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Rickles, J., Clements, M., Brodziak de los Reyes, I., Lachowicz, M., Lin, S., & Heppen, J. (2023). A multisite randomized study of an online learning approach to high school credit recovery: Effects on student experiences and proximal outcome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0(0), 1–24. https://doi.org/10.1080/19345747.2023.2198524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