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把學生以「閱讀」型或「數學」型分類的危險

學術自我概念是影響學生各種心理和行為成果的核心因素。學生會在不同方面比較他們的學業成績,包括社交(與同學相比我的表現如何?)、時間(與過去相比我的表現如何?)、及不同學科範疇(與英語相比,我的數學成績如何?)。一項集合了505個數據庫(包括了572,718名參與者)的統合分析就搜集了在數學及語文科目上,對成績和學術自我概念進行社會及學科範疇比較的研究發現。

學科範疇上的自我概念有重要的啟示:對於數學及語文科目,當學生圍繞某科產生正面的自我概念時,他們可能相對地對另一科目產生負面的自我概念。例如,提升數學或科學的自我概念,可能會減弱學生於閱讀和寫作上的自我概念。反之亦然,意識自己擅於數學的學生可能會於心理上減低他們的閱讀能力——他們成為了「數學人」。有趣的是,這種學生「平衡」數學和閱讀能力的行為與證據並不一致:

  • 數學和語言能力不是相互排斥的。
  • 相反,語言和數學科目的能力呈正相關。
  • 因為學科範疇的比較,即使最優秀的學生實際表現可能遠超同儕平均,在他們最差的科目上,最優秀的學生也只會發展出平均的自我概念,。

 

文獻來源:Möller, J., Zitzmann, S., Helm, F., Machts, N., & Wolff, F. (2020). A meta-analysis of relations between achievement and self-concep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90(3), 376-419.

Leave a Comment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