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敘述性的文章相比,學生往往表示較難理解資訊性的文章。有什麼教授資訊性文本(說明文)閱讀的教學方法有強而有力的證據支持?
其中一種支援策略是教授學生認識說明文的結構,這些文本結構包括了意念的組織、意念之間的關係、以及用作向讀者傳達這些意念的詞彙。這種策略背後的理念是假如讀者能夠理解作者運用不同結構組織文章的背後想法,就能協助讀者在腦海中整合建構與文章組織相似的核心思想。
在一項包括了21項研究的系統性回顧中,Pyle及其同事檢視了說明文結構支援對不同學生閱讀理解的影響,這些學生包括K-12年級的一般學生、弱勢學生、及有學習障礙的學生。 結果支持了之前研究的發現,顯示教授學生識別文本結構對閱讀理解有很大的影響。研究發現識別文本結構的效應值顯著地差別於零。這項統合分析進一步支持以下的結論:文本結構知識能幫助讀者建立心理上的基模。通過對作者的目的和文本結構產生基本框架,讀者可以投放更多精力於理解內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