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令學校轉用遙距模式教學,教育科技正被視為能在停課期間保持教育質素的工具,這亦提升了公眾對教育科技的興趣。然而,亦有教育學者質疑電腦對學生學習的益處,指出電腦是「超賣」但「未被充分運用」。美國的貧窮行動實驗室之研究團隊最近就製作了一份聚焦發展中國家的系統性回顧,評估教育科技及其潛力。
為確保回顧的質素,貧窮行動實驗室的回顧所納入的研究皆包括了大量的樣本數及嚴謹的因果性研究設計。總共有126項隨機控制試驗及採用斷點迴歸性設計的研究被納入分析。主要發現為:
- 為學生添置電腦和連接互聯網產生了混合的結果,一般而言,提供電腦對幼稚園至高中學生的學習成果皆沒有影響。
- 電腦輔助學習對數學學習有效,但對閱讀則成效不彰。
- 個人化學習經驗是令教育軟件有效的其中一個原因。
- 由科技推動的連繫方式(例如短信提示、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社會心理學干預) 對教育相關的成果有正面但小的影響。因這些干預的成本很低,如果設計得宜,這些干預能帶來可觀的成本效益。
- 相比面授課堂和混合教學,純粹網上課堂對學生帶來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