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近的研究探討了中國學生進行數學家課的目的是否受到與家課、教師、及家長相關因素的影響。這項研究從中國三個地區的96個班級招募了3,018位就讀八年級的學生參與研究。這些學生每天平均花34.1分鐘進行數學家課,其中76.9% 的學生每星期有四天或以上皆需進行數學家課。
研究團隊以問卷檢視學生進行數學家課的目的(包括學術目的、自我管理目的、以及尋求認同目的),他們亦檢視了與家課相關的因素(包括家課的質素、進行家課的興趣、家課的吸引程度、家課的頻率、以及進行家課的時間)、與教師相關的因素(包括教師的回饋質素、教師回饋的數量、以及教師的自主支援)、以及與家長相關的因素(即家長在內容上的支援、以及家長的自主支援)。對這些關係進行多層次分析的結果顯示:
- 學生層面的分析顯示,家庭作業的特徵、教師支持和家長支持中至少有一個變量顯著地與學生的三類進行數學家課的目的相關。
- 於班級的層面,學生對家課質素以及吸引程度的評估對他們的學術目的有正面影響。
- 此外,家課的質素、教師的回饋量以及教師的自主支援對學生的自我管理目的有正面的影響。
- 同時,教師對班級的自主性支援亦對學生尋求認同的目的有正面影響。
作者於總結表示提升家課的質素、興趣、以及吸引力是更有效的提升學生進行數學家課之目的的方法,而不是增加家課的時間以及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