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Educational Psychology 》上的一項研究檢視了不同的獎勵學生方法,如何影響不同能力學生的拼寫分數及親社會行為。
研究從來自新加坡三所小學的28個班級招募了1,005名九歲和十歲的學生,班級被隨機分配至五個獎勵條件之一,包括競爭、合作、個人主義、合作競爭、及合作的個人主義。每項獎勵條件都採用了「ABABA」的實施設計(A:推行條件、B:暫停),並追蹤學生十星期內的拼寫分數。教師在研究進行前及完成後,對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進行評價。結果顯示:
- 不同的條件對學生的拼寫分數及親社會行為的確有影響,但這些影響取決於學生的能力水平。。因此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不同的條件可能更有效。
- 在五個條件中,只有「合作競爭」令三個能力組的拼寫分數和親社會行為皆有提升,並於干預完結後得以保持改進。在合作競爭的條件中,學生會組成群組進行合作,而拼寫分數最高的組別(與其他組別相比)則會獲得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