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實證指導自學指南

美國各州和學區實施大規模的讀寫能力措施以提高讀寫能力教學的效用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行政人員、教師和讀寫能力教練等參與者。那麼,教師如何確定他們提供了有效的支援呢?由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IES)出版,並由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REL)Southeast與Improving Literacy Research Alliance合作開發的《The Self-Study Guide for Evidence-Based Coaching for Literacy: PreK-Grade 12》旨在(a)增加教師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實施實證實踐,(b)幫助讀寫能力教練記錄和改進他們的教學實踐,(c)幫助學校、地區或州份監測和評估讀寫能力指導的有效性。

為此,自學指南包括四個主要成分:

  1. 計劃和實施評分指南:包含四個領域——讀寫能力教練的實證實踐、校長–教練合作協議、招聘和實踐培訓以及溝通。
  2. 實施共識評級表:一種通過討論和共識對所有自學團隊成員對指南實施情況進行評級的工具。
  3. 計劃下一步表:包括團隊記錄的所有資訊,並幫助他們根據實證的優越性和重要性確定第一項四個領域的優先次序。
  4. 行動計劃範本:促進者使用它來建立詳細的計劃,以應對那些被發現為需要改進的領域。

該指南包括兩個附錄,其一描述了為「規劃和實施評分指南」的每個領域提供進一步支援的主要參考,另一個則描述了制定指南所需的四個步驟。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Lee, L., & Smith, K. G. (2021). Self-Study Guide for Evidence-Based Coaching for Literacy: PreK–Grade 12 (REL 2021–062).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Regional Assistance,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Southeast. http://ies.ed.gov/ncee/edlabsRead the rest

朋友對學習成績和情緒的影響

友誼在塑造兒童的發展成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研究指出,有朋友的孩子和沒有朋友的孩子在多方面都有不同,例如同輩群體的地位和學習成績。Chen及團隊使用行動者與夥伴相互依賴模型(action-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 APIM)進行了一項為期一年的縱向研究,以探索朋友對學習成績和抑鬱於同領域和跨領域的影響,即朋友二人組(dyad)中一個成員的學習成績與抑鬱與夥伴成員後來的學習成績和的抑鬱程度之間的關聯。

學習成績和抑鬱被視為兩種領域,因此,之前的學業成績與後來的學業成績之間的關聯顯示同領域效應,而跨領域效應是指學業成績與抑鬱之間的關聯。同一個人從時間1(T1)到時間2(T2)的效應為行動者效應,二人組(兩個兒童)的相關則為夥伴效應。

使用的樣本為來自中國東南部5所公立小學61個班級的1122名四年級和五年級學生(494名男孩)。基於兩波縱向數據收集兒童提名的最好朋友顯示561名同性二人組合的友誼被釐定為穩定。學習成績指標是根據教師對學習困難的評分,對中文、數學、英文平均考試分進行調整而成。學生的抑鬱程度由兒童自我報告的抑鬱量表進行評估。在控制了性別、班級和朋友二人成組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後(即行動者和夥伴所有可能的同領域和跨領域效應都包括在同一個分析模型中),結果如下:

  • 抑鬱對學習成績呈負面跨領域影響(β=-0.10),即同一孩子的T1抑鬱越高,T2學習成績越低,然而沒有發現相反的效果。
  • 對於學習成績,呈正面同領域夥伴效應(β = +0.14),然而對於抑鬱則沒有此效應(β = -0.01)。
  • 發現 T1學習成績對T2抑鬱呈負面跨領域夥伴效應(β=-0.10)。換而言之,有較好學習成績朋友的學生在一年後抑鬱程度較低,然而沒有發現T1抑鬱對T2學習成績的夥伴效應。

研究結果表明,在發展階段,擁有較強學習能力朋友的兒童可能會從這種關係中得益,學習成績得到提升,抑鬱感得以降低。

 

文獻來源:Chen, X., Zhou, J., Liu, J., Li, D., & Liu, S. (2022).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depression in Chinese children: Same-domain and cross-domain effects in friendships. Child Development, 00, 1–15. https://doi.org/10.1111/cdev.13864Read the rest

要多結交朋友,語言技能少不了?

早期的同儕經歷會影響兒童的學業和社會發展軌跡,幼稚園中成功的同儕經歷很重要,因為它為未來的同儕互動和友誼奠定了基礎。雖然許多因素會影響同儕經歷,但語言技能和表達可能會影響孩子向同儕開啟、參與和維持社交活動的能力。由於語言技能可能會影響兒童在課堂的友誼,Chow及其團隊在最近一項研究中採用社交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探討了有特殊語言障礙(special language impairment)風險的兒童與典型同齡兒童之間在幼稚園教室裡關於友誼中心性和雙向性方面的分別。

研究收集了來自美國大西洋中部地區四所小學中21個幼稚園教室的419名兒童(53%為男孩,平均年齡= 6.8歲)的樣本數據,使用「語言基礎臨床評估量表-第五版」(CELF-5)的篩查工具來分辨有特殊語言障礙風險的兒童(n =190)。研究人員採用同儕提名方法,跟據每個孩子說出在同一班內三個最好的朋友來定位友誼網絡。友誼網絡中心性測量兒童在教室中的社交定位,它基於“提名朋友的人數”和“被提名的次數”,並加以考慮班級總人數而產生。高中心性分數表明學生在社交網絡中更重要。雙向性是一個二元變數:如果學生獲得至少一項雙向提名,則雙向性 = 1;若未獲得雙向提名,則雙向性 = 0。

多層次模型結果顯示:

  • 在419名兒童中,2%沒有提名任何最好的朋友,16.9%沒有獲得提名。在190名有特殊語言障礙風險的兒童中,43.0%有雙向友誼,而對於沒有特殊語言障礙風險的兒童,57.5%有雙向友誼。
  • CELF-5語言分數與中心性相關,具有特殊語言障礙風險兒童的中心性低於沒有風險的兒童。
  • 在有特殊語言障礙風險的學生中,男孩的中心性明顯低於女孩。
  • 儘管特殊語言障礙分數與雙向性顯著相關,但分析發現有特殊語言障礙風險的兒童比沒有風險的兒童所獲得雙向友誼的機會降低了49%。

儘管一些重要變數(例如,言語智力,社交技能,英語語言能力)未被包含在課堂環境和個人層面的分析模型中,但這研究仍然提供了一些初步證據,表明語言技能與同儕友誼之間的關係。以及在有特殊語言障礙風險的兒童中,女孩比男孩更顯著居於社交網絡的中心位置。

 

文獻來源:Chow, J. C., Broda, M. D., Granger, K. L., Deering, B. T., & Dunn, K. T. (2021). Language skills and friendships in kindergarten classrooms: 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chool Psychology, 37(6), 488–500.  https://doi.org/10.1037/spq0000451Read the rest

參加學前班更有可能進入大學?

儘管許多研究指出早期幼兒教育的短期益處,但探索長期益處的較少。Gormley及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2006年參加塔爾薩(Tulsa)普及學前班計劃的兒童進入2年制或4年制大學的可能性要高出12%。尤其指出,參加過學前班計劃的黑人和西班牙裔兒童更有可能進入4年制學府。參加塔爾薩Head Start計劃的兒童進入學院或大學的可能性要高出7%,但這些結果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

研究小組採用傾向分數(propensity scores),作為計算其他可能影響大學入學的因素,以比較參加和未參加學前班計劃的兒童進入高等教育的可能性。

塔爾薩的普及學前班計劃是美國最古老的計劃之一。該計劃的教師擁有大學學位,獲得幼兒教育認證,工資與公立學校教師相近。塔爾薩還擁有一個有效的磁力學校(magnet schools)系統,學生可以邁進從學前班到大學的旅程。這些因素可能使普及學前教育對塔爾薩兒童的影響特別持久。然而,由於許多研究指出,擁有4年制大學學位、2年制學位,甚至在沒有完成學位課程情況下獲得一些大學學分,皆能提升賺錢能力。因此,作者建議強效的普及學前班計劃可能是一項值得的投資。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Gormley, W. T., Amadon, S., Magnuson, K., Claessens, A., & Hummel-Price, D. (2023). Universal pre-K and college enrollment: Is there a link? AERA Open, 9, 23328584221147892. https://doi.org/10.1177/23328584221147893Read the rest

發展性評估系統PARLO能提高學生成績嗎?

Kramer及其同事發表於預印本系統的一項研究檢示了9年級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數學動機是否可通過使用稱為PARLO(基於能力的評估及重新評估學習成果)的發展性評估系統得到改善,並將其與傳統的總結性評估系統進行了比較。

PARLO 系統旨在通過以教學為中心、發展性反饋,每學期對10-15項學習成果進行評分,並採用鼓勵重新評估和對掌握每個學習成果內容給予滿分的評分系統來提高學習參與度和學業成績。學生的最終成績是根據他們在每次學習成果中的最佳評分中獲得多少「精通」或「高水平」而計算得出的。這與傳統的評分不同,傳統的評分通常基於對學生表現的一次性評估和總結判斷。

研究採用混合方法,以集群隨機分配參與學校的方式分配干預組或對照組。干預組於9年級的代數和幾何課上實施兩年PARLO,而對照組的代數和幾何教師雖然參加了關於發展性評估指導的專業發展課程,但沒有強制要求使用新策略。分析樣本包括來自19所學校(干預組=14,對照組=15)的65個班級(干預組=38,對照組=27)的2,736名學生(干預組=1649,對照組=1087)。

量性測量(包括弗吉尼亞學習多項選擇代數和幾何標準測試的改編版本)和質性訪談/調查顯示,PARLO 系統對 9 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了正面影響,課程結束時,代數和幾何測試的效應值為 +0.33 SD。該計劃在種族、性別和先前成綪方面顯示出相似的結果。質性數據表明,PARLO系統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提供了有效的策略來加強對數學內容的理解(例如,通過提出更好的問題),並鼓勵同儕支援。發展性反饋加上重新評估的機會使學生在長時間內有更多機會複習主題,這增加數學主題之間更深層次的聯繫。最後,結果指出,PARLO系統對已經具備投入度和學習動力的學生尤其有效。

注:預印本(或e-print)是在正式期刊同行評審之前可公開取用的完整稿件。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Kramer, S., Posner, M. A., Lawrence, N., Browman, A. S., Krier, K., & Roemer, J. (2021). The impacts of a standards-based grading system emphasiz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feedback, and re-assessment: A mixed methods,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in ninth grade mathematics classrooms. EdArXiv (Preprint archive). https://doi.org/10.35542/osf.io/pzc3f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