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學生動機與閱讀表現之間的關係

最新一期的《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對動機與閱讀成績之間的關係進行了一項統合分析。研究檢視了上述關係是否因「解碼及理解文本能力」、「目標取向」、「學生不利的處景」或「年級」而調節,以及動機及閱讀之間的關係會否隨著時間推移而轉變。

Jessica Toste及其來自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愛荷華大學的同事於分析中收錄了132篇經同儕評審的研究,包括了1,154項效應值,這些被收錄的研究大部分在美國進行(41%),其餘研究來自加拿大或歐洲,結果顯示:

  • 動機和閱讀成績之間的有中等的關係(效應值 = +0.22)。
  • 動機與具體的閱讀能力範疇的關係亦為中等,能準確及流暢閱讀文本的能力效應值為+0.19、從閱讀文本中理解及學習的能力效應值為 +0.21、一般閱讀的效應值為+0.23。
  •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自我評估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效應值=+0.27)的關係比目標取向(效應值=+0.05)更強。
  • 此外,與目標取向相比,興趣與閱讀的相關性更強(效應值=+0.17)。處於不利的狀況及年級並非顯著的調節變項。

最後,這份回顧透過八項縱向研究,檢視了動機與閱讀的關係如何隨時間變化。結果顯示有正面及顯著的雙向關係:早年動機能預測之後的閱讀成績,早年的閱讀也能預測日後的閱讀動機,而後者的預測能力更強。

 

文獻來源:Toste, J. R., Didion, L., Peng, P., Filderman, M. J., & McClelland, A. M. (2020).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motivation and reading achievement for K–12 Student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90(3), 420-456.

Leave a Comment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