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元認知與自我調適學習技能可提升教育效能及成績。有證據顯示,針對這些技能的干預計劃可能對社經地位低的學生有益,然而我們仍然在學習如何能最佳促進這些技能發展。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Daniel Muijs和Christian Bokhove最近發表的回顧綜合了多項研究,以確定對元認知及自我調適學習發展最有效的計劃和特徵。
有效的教學包括明確地直接進行講授、教師對元認和自我調適學習實踐進行示範。亦有一些較間接的方法,例如創設合適的學習環境,以讓學生有相關練習機會、對話、或教學鷹架以能自主進行探索。教師們認為成功的支援計劃需持續兩個學期以上,當中需包括領導的支持、培訓和指導、以及樂於接受支援的環境。
部分實踐似乎更為有效。進行自我調適學習及元認知的關鍵是評估,透過進展性評估及回饋策略,學生能監控自己的進度並根據需要修正,創造一個在多項統合分析中都有效的教學鷹架方法。此外,融入學科內容的干預也更為成功,這對提出自我調適學習及元認知是高度專門化、而且相關技能並不一定能轉移到不同學科的理論,提供了支持。
一些人們認為可能會有效促進自我調適學習的實踐只和成績有中等的關係,包括規劃、自我檢查和調整、及作出改善,而進行紀錄及設定目標更只有弱的關係。同樣地,作者發現組別支援干預的成效混合,雖然小組的干預比「一對一」或大組的干預更有效,但其他的分析發現小組工作和合作學習干預措施的成效微乎其微,甚至略帶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