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發現,當孩子於10至11歲時與教師建立正面關係,與他們的「親社會」行為(例如合作和利他行為)有所關連,並可減少他們課堂上的問題行為,例如攻擊性和對立性的行為。
這項研究使用了一項來自「瑞士青年研究」的大型縱向研究數據,該數據庫的樣本在56所城市學校中隨機抽樣所得,包括了來自1067名7至15歲的學生樣本,學生的文化背景多樣。本研究僅使用了9歲或10歲時經歷過教師轉變的學生,並運用來自教師、學生及其父母,隨後每年、及每兩年一次所收集的數據。
運用這些數據,Ingrid Obsuth和她的團隊能夠在100多種不同的特徵或經歷上為孩子「評分」,這些特徵或經歷可能解釋行為的好壞。然後研究團隊把得分相近的學生進行配對,除了他們對教師的感覺、及教師對他們的感覺如何並沒有納入計算。結果顯示:
- 相比起對老師態度模稜兩可或持消極態度的學生,與老師有較正面關係的學生表現更多對同儕的親社會行為(平均18%,兩年後平均增加10%)。
- 而且,他們的攻擊性行為少了38%(四年後可再減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