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饋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但教師給予回饋時受哪些因素影響則並不清楚。回應這問題,發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的一項研究探討了教師對任務困難的感知及對智力的看法如何影響他們是否給予回饋、及提供回饋的方式。
這項研究在169名中國的小學英語教師之間進行,這些教師入讀了一所提高教學技能的暑期學校。研究提供了六項情景供教師閱讀,每個情境都描述教師要求特定的學生進行任務的情況,於其中三個情景中學生成功完成任務,在另外三個情況中則失敗。研究要求教師在閱讀每個情景後,評估他們對當中任務難度的看法、他們提供回饋的可能性,及究竟針對個人給予回饋、抑或針對過程給予回饋的可能性。此外,教師亦完成了一份評量工具,評估他們對智能究竟是否可以改變的看法。結果顯示:
- 相比起失敗,教師更有可能在成功後提供回饋。
- 在學生失敗之後,教師更有可能針對過程提供回饋,而非提供針對個人的回饋。
- 當任務被認為具挑戰性時,教師亦更有可能提供回饋。
- 更相信智能是固定的教師表示,他們會給予更多針對個人及過程的讚賞。
作者建議以後的研究應更詳細探討教師在不同文化中提供哪些回饋以及其根本原因,從而對有益學生的回饋機制有更豐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