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探討了不同類型的焦慮症狀如何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成績。研究在中國招募了715名三或四年級學生參與。他們在三年中每六個月完成一次焦慮的評估,涵蓋了焦慮的五個方面,包括:恐慌、一般焦慮、分離性焦慮、社交性焦慮和學校焦慮。在研究的第三年時亦評估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學習成績。調查結果顯示:
- 「以一般和社交焦慮為主、整體焦慮程度中等偏上」的學生及「高焦慮」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自尊感最低,而他們的抑鬱症狀和自殺意念水平最高。
- 「低焦慮」和「以社交焦慮為主、整體焦慮程度中等偏低」的學生表現出最高的學業成績。
- 「以學校焦慮為主、整體焦慮程度中等偏低」的學生,及「高焦慮」學生的學業成績最低。
作者認為,特定焦慮症狀導致的不同的心理和學業成果顯示對焦慮的干預需要針對不同組別,制定針對性的重點和特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