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表在《Educational Researcher 》上的一項研究探討了幼兒教育干預的長期影響。Watt及其同事運用了「芝加哥入學準備計劃」的數據(一項從2004年至2006年實施的干預措施)以及2016-2017學年的學生入學資訊。「芝加哥入學準備計劃」最初的干預措施著眼於解決學生的行為問題,包括增加教師的專業發展機會、增加教師和家庭獲得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支援的機會。這項干預措施在35個班別進行,總共有602名學生參與,研究運用集群隨機對照試驗設計以檢視干預措施的有效性。在這602名學生中,Watt及其同事取得了其中461名學生的2016-2017年入學資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的興趣在於分析計劃對隨後選擇學校的影響。他們發現:
- 與對照組的學生相比,參與計劃的學生入讀「芝加哥公立學校」高中的可能性低84%(p <.001)。
- 對於仍就讀於「芝加哥公立學校」系統的學生來說,參與計劃的學生入讀他們居所附近的學校的可能性比對照組低67%(p <.001)。
- 在考慮所有控制設計後,研究團隊發現參與計劃的學生就讀於成績較好的學校(β= 0.29; SE = 0.12; p <.05)和整體學校質素較高(β= 0.23; SE = 0.11); p <.05)。
造成這些影響背後的具體原因還有待探討,現時尚未清楚這項芝加哥研究的結果是否適用於其他學校系統。然而,這項研究對此後探討幼兒教育對隨後學校選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基礎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