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哪種教育科技教學模式對中國ESL學習者更有效?

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中國尋求在K-12教室中普及教育科技。Ni及其團隊最近的一項統合分析提供了關於教育科技對中國英語第二語言學習者(ESL)英語閱讀成績的影響,並比較了不同的教學模式。統合分析納入2000年至2020年在大中華區進行的35項對象為中國K-12學生的研究。研究中分為五種學習模式:

  • 多媒體傳輸模式(k=11)是使用電腦輔助多媒體教學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例如音樂和錄影)。
  • 全方位模式(k=8)將科技納入核心課程,把電腦或流動裝置整合到非基於科技的課堂活動中。例如,使用電子詞典apps在課堂上進行詞彙記憶比賽。
  • 補充活動(k=5)包括在課堂外進行的補充學習活動。
  • 綜合在線學習系統(k = 5)是一個學習管理系統或平台,學生可以通過它完成練習並與同學和老師互動。教師可以使用該系統來了解學生學習進度並提供反饋。
  • 社交媒體工具(k=6)是指促進學習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式(例如,微信和Facebook)。

統合分析的主要結果表明,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教育科技對閱讀結果有中等的正面效果(效應值 = +0.37)。對於不同類型的干預,全方位模式影響最大(效應值 = +0.60),其次是社交媒體工具(效應值 = +0.46),綜合在線學習系統(效應值 = +0.31)和多媒體傳輸模式(效應值 = +0.27),補充活動則沒有顯著效果(效應值 = +0.05)。

這項統合分析為各類科技應用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提供了很好的實證。作者認為,科技應用無疑提高了中國學生的閱讀成績,值得在K-12英語教育中實施。此外,研究結果表明全方位模式、社交媒體工具和綜合在線學習系統比其他兩種模型更有效,學校和教師需要瞭解不同科技的特點和效果,才能在英語課堂上有效地運用它們。

*注:k = 研究數量。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 Ni, A., Cheung, A. C. K., & Shi, J. (2022). Effect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n reading achievement for Chinese K-12 English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A meta-analysi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3.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22.1025761

Leave a Comment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