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學生實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正面的社會行為,相信老師會感到欣慰。然而,幫助他人對學生自身有益嗎?一項最近發表於《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的研究檢視了中國學生的利他性格特徵是否也對他們的生活滿意度有所貢獻。
這項研究對來自中國東部學校的428名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就讀小學、初中及高中的學生分別有148、139及141名。調查評估了學生的利他主義、生活滿意度、正面和負面情緒。利他主義的評估包括了社交能力、同理心、社會責任感和人際信任。調查結果如下:
- 利他主義水平較高的青少年有更多的正面情緒,及更少負面情緒,他們的生活滿意度也更高。
- 青少年的同理心、社會責任感和人際信任能正面地預測生活滿意度。
- 另一方面,並未發現社交能力和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直接關係。
作者認為研究結果為青少年教育提供了啟示,並推薦了一些進行同理心訓練、培育社會責任感和人際信任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