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在《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 Practice》的一項統合分析綜合了旨在提高有數學學習困難的中學生(MD)數學成績的干預的結果。
一組九名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系統的文獻回顧,重點關注兩類具有數學學習困難的學生的數學干預:根據《身心障礙者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IDEA)有記錄的殘疾學生(即數學學習障礙)和中學數學成績持續低的學生。
作者確定了45項符合納入標準的研究、當中包括49項干預,並從中擷取了139個效應值並用於統合分析。總的來說,分析結果指出干預效果呈正面顯著的平均效應值+0.52(p < .001),表明數學干預是有效的。
- 有關調節因素方面,統合回歸分析的結果發現,兩個干預特徵(即內容領域和干預時間)和兩個研究設計特徵(即測量類型和實施的精確度)有顯著影響,其他干預特徵和研究設計特徵沒有顯著影響。
- 有關干預模式子群組分析確定了其中三種模式:認知為本的教學(g =+0.83),技術為本的干預(g = +0.50)和視覺展示(g = + 0.45),具有統計學上顯著的平均效應值,而其他干預模式則沒有。
- 就內容域而言,四個內容領域,包括分數(g = +0.45)、數位和運算(g = +0.40)、比率和比例 (g = +0.41),以及多個內容領域 (g = +0.79),皆具有顯著平均效應值。
這些結果對教師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們擴展了那些被視為可有效提高有數學學習困難的中學生在多個數學領域成績的干預的證據基礎。
文獻來源:Myers, J. A., Brownell, M. T., Griffin, C. C., Hughes, E. M., Witzel, B. S., Gage, N. A., Peyton, D., Acosta, K., & Wang, J. (2021). Mathematics interventions for adolescents with mathematics difficulties: A meta-analysi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 Practice, 36(2), 145–166. https://doi.org/10.1111/ldrp.1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