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給幼兒一個優質的在家學習環境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重要場所,尤其於現時在家學習的期間。英國教育部早前發表的一份報告,已經強調優質的早期家庭學習環境對幼兒的教育及生活成果的重要性,指出物質環境及家庭中的互動皆同樣重要,父母需認識他們有力改善這些條件。

具體而言,讓幼兒達成早期語言和交流發展階段的各個里程碑,父母支援至關重要。以下摘錄了由英國國家讀寫能力基金會和皇家言語與語言治療師學院針對2至5歲兒童父母的一些行為建議:

2-3歲

  • 播放歌曲和韻律,輕拍節奏。
  • 與孩子玩耍時,運用動作詞、描述詞、姿勢詞、感覺、賓語持續地描述他們的所作所為。
  • 進行有關感受和重要記憶的交流。
  • 鼓勵孩子談論未來、進行預期。

3-4歲

  • 與孩子分享您的一天,詢問他們當天發生的事情,幫助他們運用記憶談論過去發生的事情。
  • 一起玩扮演遊戲或涉及「相反」概念的遊戲(例如開/關、大/小)。
  • 玩耍時,請您和孩子顛倒角色,讓孩子給您指示。
  • 玩押韻遊戲。

4-5歲

  • 在遊戲和活動中使用新詞。
  • 詢問有關過去或將來的問題:「上星期你在公園做了什麼?」、「下星期的實地考察你將會做甚麼事?」、告訴孩子您之前做過的事情以及將來會做的事情。
  • 讓您的孩子提供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例如他們最喜歡的帽子不見了,怎麼辦?

縱使近期情況並不如常,也讓我們與孩子們多溝通,營造一段富有意義的相處時間。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8). Improving the home learning Environment: A behaviour change approach. London, UK: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improving-the-home-learning-environmentRead the rest

「停課不停學」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的中國實踐例子

網上教育是當今各個國家普遍關注的熱話,在行動互聯網時代,世界各國對網上教育進行了各種有效嘗試,但網上教育更多的是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大規模常態的網上教育缺乏案例。中國政府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開展的「停課不停學」開創了大規模的、常態的網上教育應用先河。發表於《Best Evidence of Chinese Education》的一篇文章對這一大規模網上教育的背景進行分析,闡明開展大規模網上教育的基礎,揭示這最大規模網上教育活動對社會和教育的影響。作者指出:

  1. 大規模的網上教育活動加快了教育技術與教學的融合。
  2. 大規模的網上教育活動促進了「生態教學模式」的重構。
  3. 大規模的網上教育活動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融合。

「停課不停學」的實施讓中國2.7億的學生實現了網上學習,然而,在實施過程中,網上教學也反映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向網上學習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標:

  1. 如何讓技術與教育更好地融合;
  2. 如何在網上教學中讓學生學習更自主、教師教學更有效、網上教學模式更合理;
  3. 如何通過網上學習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聯繫更密切。這些都是網上教學需解決的問題。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Zhou, L.J., Li, F.M., Wu, S.S., Zhou, M. (2020) .“School’s out, but class’s on”, the largest online education in the world today: Taking China’s practical explor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s an example. Best Evid Chin Edu,4(2):501-519.Read the rest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透過導學案進行網上教學六步法探索 ——河南省長垣市第一中學的教學實踐

河南省長垣市第一中學長期以來透過導學案進行教學,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學校以導學案為載體,以網上教學平臺為基礎進行網上教學,並獨創了疫情期間學生自主學習的六步教學法

  1. 教師佈置學習任務。教師將導學案發放在已有的公共信息平臺上(微信群或釘釘群),通過平臺佈置學習任務,學生在平臺上接收學習任務,家長在平臺上督促孩子接受任務。
  2. 學生依案預習,完成作業並組內交流。所有學生先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預習並完成相應的預習測試練習,學生在平臺上將獨立完成的預習練習上傳至學習小組,並組織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討論交流。
  3. 家長監督、教師引導。家長承擔了更多督促孩子學習的職責,不僅僅是看學生是否學習,更關注學習的效率。教師及時查看小組匯報,瞭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同時,針對學生在學習時出現的問題與疑惑,及時與家長進行電話提醒、溝通、指導。
  4. 問題反饋層層遞進。學生針對教師佈置的預習任務或者作業題,以小組為單位逐步處理。學生先獨立思考,自我「動手動腦」處理自己能解決的知識,在自學過程中「圈點勾畫」自己不理解之處,與學習夥伴之間交流,如果夥伴之間交流後仍有問題,提交至小組群裡,由小組合作解決,如果仍有疑難,則進一步提交到組長微信群裡,任課教師收集整合,在課堂上作為教學的難點重心解決。
  5. 教師網上講課指導,問題糾錯再反饋。教師及時瞭解學生預習的情況,並根據預習情況,進行二次備課,教師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瞭解,進行具針對性的教學。
  6. 鞏固提升。教師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再次向學生佈置練習,學生自主完成相應練習;學生完成作業後提交至平臺,教師及時進行批閱,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教師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總結,讓學生總結出每節課每門課程的核心知識。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Cai, R.C., Wang, Q.Z. (2020). A six-step onlin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protocol-guided learning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 A case study of the first middle school teaching practice in Changyuan City, Henan Province, China. Best Evid Chin Edu,4(2):529-534.Read the rest

對學生期望不同的老師教學會如何不同?

無論學生的實際成績如何,老師對學生的期望都會帶來不同效果,因為這可能影響了他們如何對待這班學生。最近發表在《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上的一篇研究,就探討了「高期望」和「低期望」的中國初中教師在教學實踐和課堂互動上的差異。

五十名初中教師首先完成了一項教師期望調查,研究團隊按照他們對任教班別學生的期望,把他們進行分類,對學生的期望相對於學生實際成績更高的教師被歸類為「高期望」的教師。最後,研究隨機選擇並聯絡了10位教師參與研究,其中8位同意參與研究課堂觀察的部分。研究運用了結構化觀課表對32堂課進行了觀察和編碼,每兩分鐘運用觀課表記錄老師的提問、回饋和課堂管理,用以比較高期望和低期望教師的教學實踐和互動模式。

結果顯示,高期望教師與低期望教師在「提問次數」、「給予讚賞」和「批評」等方面都沒有顯著差異。然而,對任教班別寄予厚望的高期望老師顯示出以下的特點:

  • 高期望老師更頻繁地提及學生的已有知識和學習經驗,並對方向及重點作出更多陳述,告訴學生將會發生的學習活動。
  • 高期望老師提供了更多的全班回饋。
  • 當學生回答正確時,高期望老師有更大機會作出追問或提供解釋。
  • 當學生回答不正確時,高期望老師有更大機會鼓勵學生再作嘗試。

作者認為,結果可以讓教師瞭解如何將他們的期望傳達給學生。他們建議教師在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溫馨學習氛圍的幫助下,對所有學生樹立高而合適的期望,以支援所有學生發揮潛能。

 

文獻來源: Wang, S., Rubie-Davies, C. M., & Meissel, K. (2019).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and classroom interactions of high and low expectation teachers in China.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2(4), 841-866.Read the rest

教學質素是否會提升幼兒教育的成果?

英國的教育捐獻基金會發表一份評估報告,評鑑了一項旨在培訓幼稚園教師提升幼兒語言成果的計劃。這項「運用研究工具改善早年語言」計劃(URLEY)是一項實證為本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計劃。計劃設計旨在增強教師對幼兒如何學習及發展口語技能的知識,及如何透過實證為本的實踐支援學習。教師參加了為期五天的專業發展工作坊,得以認識實證為本的學習原則,以及評估和改進教學實踐的研究工具。具體而言,教師學習了使用一項經研究檢定效度的觀察量表—「環境評量表」(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以預測幼兒不同範疇的發展,越高的分數顯示幼兒於數學及英語的成績進步。教師觀看了有效實踐的影片,並得到支援以運用語文原則及環境評量表,引入支持語言學習的實踐。

從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期間,來自英國西米德蘭茲郡、利物浦和曼徹斯特120所學校的近2,000名兒童參與了該評鑑。計劃運用了隨機對照試驗進行了評估,測試了URLEY方案對兒童語言發展兩年以來的影響,比較的對照學校則繼續他們的日常實踐。

試驗結果發現:

  • 和對照組的學生相比,參加URLEY計劃學校的兒童在綜合語文分數上沒有取得更高的分數(效應值= -0.08),顯示他們在語言發展方面沒有取得額外的進步。
  • 然而,該計劃確實對教學質素產生了積極影響(以環境評量表評估),效應值在+0.5到+0.7之間。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Wright, H., Carr, D., Wiese, J., Stokes, L., Runge, J., Dorsett, R., Heal, J., & Anders, J. (2020). URLEY: Evaluation report. London, United Kingdom: Education Endowment Foundation.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