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針對入學準備度的干預帶來正面成果

於《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了一項幼兒教育干預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這項干預旨在提升幼兒教育的教學質素及幼兒入學準備度。

「學習和遊戲」(Play and Learn)是一項為期20週,由教師實施的低成本干預計劃,旨在提升教師和孩子的技能,包括提升教師的教學和互動技巧,及提升幼兒的語言及數學技能,並增加入學準備度。

這項隨機對照試驗有1,116名18至36個月的兒童參與,他們就讀於位於丹麥的87個托兒中心。這些中心被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的托兒所實施了「學習和遊戲」計劃,實施這計劃的教師收到了培訓材料及支援教學的工具,計劃並幫助他們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更明確和有意地針對語言、數學語言和計算能力。研究結果顯示:

  • 與對照組兒童相比,干預措施對兒童的語言和數學技能的全部四個向度皆有正面的短期影響,包括:一般詞彙(效應值 = +0.27)、語言運用(效應值 = +0.19)、數學語言(效應值 = +0.80)、和算術(效應值 = +0.55)。
  • 然而,相對於對照組,接受「遊戲和學習」干預的兒童在社交及情緒技能的評估上之技能沒有得到改善,評估項目包括自我調節與合作及同理心。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 Bleses, D., Jensen, P., Slot, P., & Justice, L. (2020). Low-cost teacher-implemented intervention improves toddlers’ language and math skill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53, 64-76.Read the rest

教師回饋如何隨中學生成長而變化?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甚麼關係?

回饋被認為是改善學生學習的關鍵因素,最近發表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一篇文章發現,教師對回饋的使用因年級而異,並且與學生的自我調適學習(SRL)有不同關係。

這研究在中國上海的一所中學進行,要求學生報告他們的老師使用不同回饋的頻率,並以「學習動機策略調查問卷」對他們的自我調適學習策略進行評估,總共收集了1,260份有效問卷,分別有430、460和370份問卷來自高中一、二、三年級(香港學制:中四、五、六)的學生。調查結果顯示:

  • 「讚美」最常被高中一年級的老師運用,在各級別中,讚美與自我調適學習策略的相關性最強。
  • 「批評」最常被高中三年級的老師運用,和自我調適學習策略的相關性很小,無論學生級別為何。
  • 「方向性回饋」最常被高中三年級的老師使用,與高二、高三學生的自我調適學習策略呈正相關,但與高一學生的自我調適學習策略呈負相關。
  • 「鷹架支持」和「驗證式回饋」最常被高中一年級老師運用,然而,它們只與高一學生的某些自我調適學習策略呈正相關,但與高二學生的所有自我調適學習策略皆有正面關係。

作者認為這些發現為教師提供啟示,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供不同回饋,以促進他們的自我調適學習。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 Guo, W. (2020). Grade-level differences in teacher feedback and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783. Doi: 10.3389/fpsyg.2020.00783Read the rest

華人小學生的幸福感與成績之關係

於學校促進幸福感越受重視。最近在《School Psychology》上發表的一項縱向研究就調查了中國小學生學習成績、自尊感和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係。

參與研究的學生由中國南方城市兩所小學的三、四、五年級中隨機選擇,研究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自尊心和主觀幸福感進行了三次評估,每次相隔六個月。首次評估的學生有807名,而參與第二次和第三次評估學生分別為其中的790名和792名。調查結果顯示:

  • 學業成績能正面預測學生日後的主觀幸福感。
  • 具體而言,學業成績較好的小學生會有較高水平的自尊感,有助發展後來的學校主觀幸福感。
  • 然而,出乎意料地,幸福感和自尊感都不能預測隨後的學業成績。作者指出這可能是由於對學業成績的評估方法不夠敏感,或者可能與中國文化特點有關。

作者指出,對致力促進學生幸福感的學校而言,支援學業成績發展也相當重要。

 

文獻來源: Yang, Q., Tian, L., Huebner, E. S., & Zhu, X. (2019). Relations among academic achievement, self-esteem,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school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 longitudinal mediation model. School Psychology34(3), 328.Read the rest

新冠肺炎造成的學業進度損失:美國研究機構的預測和建議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美國有接近5500萬名學生暫時離開學校,其中許多於秋季學期前也不能復課。瞭解當中學業進度上的損失,可以協助教師及管理人員更好的為復課作出計劃。就此,美國西北評估協會(NWEA)參考了學生暑期學習進度損失的數據,發表了一份報告《新冠肺炎簡報:從暑期的學習損失可以得知甚麼有關停課對學生學業成績的潛在影響》

美國西北評估協會的Megan Kuhfeld和Beth Tarasawa 檢視了超過500萬名三至八年級學生的全國樣本。這些學生參加了2017-18年的學術進度評估,一項與美國教育的共同核心標準一致,追蹤學生學術發展的研究。是次分析運用了暑假期間通常的學業進度損失比率,以預測新冠肺炎停課的潛在損失比率。

結果顯示預期學生在秋季學期回到學校時,他們在閱讀上取得的進步會是原本的70%,於數學上取得的進步要更為少,由只取得50%的年度進步,甚至到落後預期的進度一年不等。根據這些發現,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議,包括:

  • 需向學生提供有效的教學材料及支援,尤其是數學科。
  • 教育工作者需要數據以瞭解學生所損失的進度,以決定開學後從何處開始教學,雖然有關資料未必容易得知。
  • 現有的縱向數據庫可作為媒介,讓學校得知學生於學習上的損失。若然損失的模式能概括至整個國家的學童,則得以制訂可能的政策、實踐以達至恢復。為達成這目標,學校、研究員、政策制訂者需共同協作。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 Kuhfeld, M., & Tarasawa, B., (2020). The COVID-19 slide: What summer learning loss can tell us about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school closures on stud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Portland, OR: NWEA.Read the rest

進行內容素養干預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學科知識的結果

在《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上發表的研究檢視了一項針對內容素養的干預「閱讀參與模型」(Model of Reading Engagement)對一年級學生的科學知識、閱讀參與及閱讀理解的效能。

「閱讀參與模型」干預旨在支援幼兒在學習主題內容時,習得與概念相關的詞彙。於研究中,教師在進行讀寫課程時,同時向一年級的孩子教授科學知識。這些「閱讀參與模型」的課堂包括了一個有關北極動物生存的生命科學主題,透過十多個60分鐘的課堂講授。於試行干預前,教師參加了一節兩小時的課後專業發展工作坊。

這項隨機對照試驗有來自10個小學、38個班別的674名學生參加,課堂隨機分為以下三個條件之一:於學校參與「閱讀參與模型」干預、於學校及家庭參加「閱讀參與模型」干預,即是在課堂外加入在家閱讀、或進行通常的課程。然而,由於「於學校參與組別」及「學校及家庭參與的組別」只有很少差異,主要分析把兩個組別結合。

結果顯示參與「閱讀參與模型」干預的學生,在科學知識及閱讀理解上都展示出正面成果。與如常上課的學生相比,參與「閱讀參與模型」干預的學生在後測的閱讀評估上取得更高分數(效應值 =  +0.11),亦在透過「早期基本讀寫技巧之動態指標」評估之讀寫技能上,和對照組學生有相應的表現。

 

文獻來源:Kim, J. S., Burkhauser, M. A., Mesite, L. M., Asher, C. A., Relyea, J. E., Fitzgerald, J., & Elmore, J. (2020). Improv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science domain knowledge, and reading engagement through a first-grade content literacy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37/edu0000465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