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甚麼是對英語學習者習得學術詞彙的重要因素?

詞彙對閱讀理解是不可或缺的。最近在《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就評估了詞彙干預對英語學習者學習學術詞彙的成效。

  • 該干預措施有效讓英語學習者習得具挑戰性、高度實用的英語詞彙。具體而言,對學習內容詞彙(即是帶有含義的詞語)的效應值(Cohen’s d)為+1.88;對學習連接詞(即功能詞例如「因為」、「所以」等)的效應值為+0.14;口語的效應值為+0.47。
  • 這項研究進一步檢視了效果會否因單詞特性(例如同根詞和抽象性指涉)有所不同。結果顯示對非同根詞比同根詞有更高的效應值,不論詞性是具體抑或抽象。

正如作者所強調,這研究有三個創新的部分:研究既關注內容詞又涉及連接詞、檢視了干預效果是否因詞彙的特性而異、以及開展了整體上支持口語發展的活動。這些發現提供了有潛力的研究路徑,即在設計詞彙干預時進一步檢視單詞特徵。

 

文獻來源:August, D., Uccelli, P., Artzi, L., Barr, C., & Francis, D. J. (2020). English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academic vocabulary: Instruction matters, but so do word characteristic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Advanced online publication. Doi: 10.1002/rrq.323. Read the rest

幼稚園老師的自我效能感如何引發孩子的社交能力?

人們認為教師的效能感是提供高質量教育的關鍵,最近發表在《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上的研究調查了幼兒園教師的自我效能如何通過課堂質素,尤其是師生互動,影響孩子的社交技能。

來自180個幼稚園教室的5,628名幼兒和他們的老師參加了這項研究。每個班級的人數從7至58名幼兒不等。教師完成了一份有關教師自我效能感的問卷,而父母則透過「社交技巧改善系統評分量表」評估了孩子的社交技巧。研究團隊從紀錄幼兒園日常情況的影片中隨機抽取了五個20分鐘的觀察週期,供受訓練的觀察員使用CLASS觀察工具評估師生互動質素。分析顯示:

  • 課堂組織,而非情感支持和教學支持,是教師的課堂管理自我效能感和兒童的社交技能之間關係的顯著的中介變量。
  • 課堂組織還在教師的學生投入自我效能和兒童社交能力之間扮演著顯著的中介變量,但中介影響為負面。

作者認為,雖然對學生參與有高效能感的老師的負面中介效應可能反映了中國文化的集體主義,但正面中介的確顯示了組織良好的課堂對於兒童社交技能發展的重要作用。

 

文獻來源:Hu, B. Y., Li, Y., Wang, C., Wu, H., & Vitiello, G. (2021). Preschool teachers’ self-efficacy, classroom process quality, and children’s social skills: A multilevel mediation analysi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55, 242-251.

 … Read the rest

社交情緒學習可以令教師得益嗎?

一項加拿大的研究探討了以正念為本的一項社交情緒學習計劃對教師的影響,這項計劃名為「MindUp」,針對「創傷知情實踐」進行額外的教師培訓。研究對象包括了對照組的41名教師及參與干預的71名教師,參加干預的老師包括了45名參加一年干預的教師,及26名參加了兩年干預的教師。兩組都包括了K-12的教師及幼兒教育工作者。干預組的教師在春季學期接受了一整天的延展性培訓,並額外在春季學期接受了半天對創傷知情實踐的面對面培訓,及一整天的MindUP計劃培訓。MindUp的培訓由管理這項計劃組織的導師提供,在接受培訓後,干預教師在整個學年的教室中都實施了MindUP的干預,包括15次每週的課程和每天3次實施該計劃的核心實踐。對照組的教師於第二年接受了相同的培訓和資源。

  • 在計劃實施一兩年後,接受干預的教師運用了更多的有創傷知情實踐的方法(效應值=+0.16)。
  • 值得留意,在與創傷知情實踐相關態度量表的五個子量表和Maslach倦怠量表中,實施MindUp計劃對教師的工作自我效能(效應值=+0.16)和工作反應(效應值=+0.27)具有顯著的效果。

這些發現顯示,社交情緒學習計劃除了多項研究已經展示的學生益處外,亦有潛力對實施這些干預的教師帶來好處。此研究使用了質性及量性資料進行的混合方法,本文僅介紹了該研究量性部分的結果。

 

文獻來源:Kim, S., Crooks, C. V., Bax, K., & Shokoohi, M. (2021). Impact of trauma-informed training and mindfulness-based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program on teacher attitudes and burnout: A Mixed-Methods Study. School Mental Health13(1), 55-68.Read the rest

不同類型的焦慮如何影響心理健康和學習成果?

最近在《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探討了不同類型的焦慮症狀如何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學習成績。研究在中國招募了715名三或四年級學生參與。他們在三年中每六個月完成一次焦慮的評估,涵蓋了焦慮的五個方面,包括:恐慌、一般焦慮、分離性焦慮、社交性焦慮和學校焦慮。在研究的第三年時亦評估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學習成績。調查結果顯示:

  • 「以一般和社交焦慮為主、整體焦慮程度中等偏上」的學生及「高焦慮」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自尊感最低,而他們的抑鬱症狀和自殺意念水平最高。
  • 「低焦慮」和「以社交焦慮為主、整體焦慮程度中等偏低」的學生表現出最高的學業成績。
  • 「以學校焦慮為主、整體焦慮程度中等偏低」的學生,及「高焦慮」學生的學業成績最低。

作者認為,特定焦慮症狀導致的不同的心理和學業成果顯示對焦慮的干預需要針對不同組別,制定針對性的重點和特定策略。

 

文獻來源:Xu, X., Huebner, E. S., & Tian, L. (2021). Co-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specific anxiety symptoms from middle childhood to early adolescence: associations with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Advanced online publication. Doi: 10.1007/s10964-021-01411-5Read the rest

學校紀律與學生自我控制的關係

Li和同事最近進行的一項統合分析對68項研究的結果進行了分析,以探討學校紀律與自我控制之間的關係,參與研究的學生從學前幼兒到高中學生不等。研究團隊將學校紀律的主題分為三個細項,以便理解各個方面與學生自我控制的關係。學校紀律的第一個組成部分是「結構」,強調明確、公平地執行學校規則以管理學生的行為;第二部分是「支持」,強調創建一個能滿足學生需求的環境,旨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第三個組成部分是「師生關係」,強調學生與教職員之間高質素的互動,以此作為管理學生行為的一種方法。

統合分析發現證據顯示:

  • 學校紀律與學生的自我控制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關係(r = 0.190,p <0.001)。
  • 比較學校紀律的不同組成部分時,與「結構」相比,「支持」(效應值 = +0.02)和「師生關係」(效應值 = + 0.08)都具有正面的效果值,但兩個效應值的大小在統計學上均不顯著。
  • 儘管「師生關係」與自我控制之間的聯繫最密切,但「師生關係」也是變異性最高的變項(SE = 0.054)。
  • 除了對這三個組成部分的分析外,學生年齡亦是一個重要的調節變量(效應值 = + 0.01,p = 0.002),在年齡較大的學生之間,學校紀律與學生自我控制之間的關係更強。

研究人員在文章結尾討論了這些發現的含義。然而,分析亦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無法控製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但這項研究顯示學校紀律與學生自我控制之間有正相關關係,這可能有助於將來的學校政策和實踐。

文獻來源:Li, J. B., Bi, S. S., Willems, Y. E., & Finkenauer, C. (2020).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chool discipline and self-control from preschoolers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A three-level meta-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0034654320979160.Read the 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