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usola O Adesope及其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統合分析,以綜合(練習)測驗(Practice tests)對學習的成效,分析將(練習)測驗與其他非測驗的學習方式作比較,例如重複學習(Re-studying)、練習(Practice)、用作填補課堂內空餘時間的活動(Filler Activi...
08 11 2017由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Rachel Narr 及其研究團隊檢視了究竟青少年階段的友誼能否預測他們日後的精神及情緒健康。 研究追蹤了169位青少年,由15歲至25歲長達十年的時間。期間每年都會向他們進行調查,查詢他們視那些人為最親密的朋友,以及友誼的狀況。問卷...
01 11 2017究竟應該提供多少指引(Guidance)幫助學生學習?根據完整範例效應(Worked example effect),提供完整的解題示例讓學生參照能幫助他們將知識遷移到長期記憶;然而,根據生成效應(Generation effect),進行習題生成的知識會比閱讀所得,產生更深刻的記憶。Chen及其研...
01 11 2017科技在教育的應用推陳出新,往往評鑑計劃成效的研究未完成,便已經有新的科技推出。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完成了一篇初步的報告《Education Technology: An Evidence-Based Review》討論迄今有關...
01 11 2017一篇在《Th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0064 Psychiatry》期刊發表的研究,評估了一個由家長教授的語言增潤課程,對學前幼兒的語言發展及早期閱讀技巧(Language and emerging reading skills)發展的成效。 Kelly Bu...
01 11 2017一項近期研究令我們更了解於中國脈絡下,家長的鷹架運用(Parental scaffolding)在幼兒自主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上的角色。研究由劍橋大學的學者 Zhang 與Whitebread對來自3間北京幼稚園的130位幼兒及其家長進行,檢視幼兒自主學習策略運用、...
25 10 2017Saiying Steenbergen-Hu及其團隊最近分析了接近百年以來,有關按能力分組(Ability grouping),以及加速學習(Acceleration)對學業成績影響的研究。按能力分組是把能力和技能相近的學生,分派為到同一組進行教學;而加速學習則是提供難度更高、給較高年級學生所用的學...
25 10 2017一項研究探討了美國學童及教師對於成長性思維的態度和信念(即是相信智能及學術能力並非固定,透過努力和學習能夠改善)。研究樣本來自美國克拉克郡學區(Nevada’s Clark County School District)的103, 066位小四至中六(美國學制:Grades 4-12)學生及5721...
25 10 2017根據一份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的報告,六歲女童已經較傾向把男性聯想為學術能力高的人。研究亦指出,即使五至七歲女童比同齡男生相比,較傾向將女生聯想為成績表現良好,她們並不會把這些成就聯繫到天生的「聰穎」(“Brilliance”)上。 Lin Bian及其研究團隊對五至七歲的孩童進行了一...
25 10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