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社交及情意成果

對「良好行為遊戲」計劃的一些負面消息

良好行為遊戲(The Good Behavior Game)是一種旨在透過對學生的良好行為以團隊形式提供獎勵,以鼓勵他們改善行為的學校干預計劃。此前許多研究顯示,這計劃對學生和學校的成績有顯著的正面影響。然而,一項最近由Ashworth及其同事進行的研究顯示,干預並不能改善學生的行為。 Ashwor...

22 09 2020
兒童的親社會行為也可以促進他們的幸福

培養親社會行為是重要的教育目標,最近發表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 》上的一項研究檢視了進行親社會行為時,幼兒是否也樂在其中。 參與研究的幼兒被分配進行不同的任務,包括分享任務、工具性質的幫助他人任務、和一個出於移情的幫助他人任務,研究團隊對任務期間及之後的親社會行為和幸福水...

27 08 2020
把學生以「閱讀」型或「數學」型分類的危險

學術自我概念是影響學生各種心理和行為成果的核心因素。學生會在不同方面比較他們的學業成績,包括社交(與同學相比我的表現如何?)、時間(與過去相比我的表現如何?)、及不同學科範疇(與英語相比,我的數學成績如何?)。一項集合了505個數據庫(包括了572,718名參與者)的統合分析就搜集了在數學及語文科目...

12 08 2020
如何獎勵學生才有效?

英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一份工作報告檢視了「獎勵」對學生努力和表現的短期影響,包括了不同的獎勵份額、類型及給予獎勵的方式。其中一部分的研究在7,000多所中、小學進行了多年的實地試驗,有關發現如下: 把獎勵塑造成「損失」比起「收穫」有更為明顯的結果,即是在進行評估之前就給予獎勵,並讓學生知道他們達成一定...

29 07 2020
學生動機與學校改革

美國教育政策中心提供了一系列探討學生學習動機的論文,其摘要論文《學生的動機:學校改革的一個被忽視的部分》匯集了來自不同學科的學者於系列廣泛研究後得出的結論,以及旨在提高動機的計劃經驗。當中主題包括:動機為何重要、如何定義和評估動機、獎勵學生是否可以提高動機、設定目標是否可激勵學生、父母參與、家庭背景...

29 07 2020
幫助他人對學生也有好處

假若學生實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正面的社會行為,相信老師會感到欣慰。然而,幫助他人對學生自身有益嗎?一項最近發表於《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的研究檢視了中國學生的利他性格特徵是否也對他們的生活滿意度有所貢獻。 這項研究對來自中國東部學校的428名學生進行了調查...

15 07 2020
學生的成就目標如何影響他們的幸福感?

人們越來越明白學生為自己訂定學業目標的重要性。學生的學業目標可以是「通達目標」(Mastery goal),著眼於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學習;另一方面,他們也可以有「表現追求型目標」或「表現逃避型目標」,以得到比別人更好的成績,或避免成績落後於人。最近在《School Mental Health 》發表的...

01 07 2020
幼稚園的社交情緒學習支援計劃回饋

Dana Murano及其同事進行了一項統合分析,總結了社交情緒學習(SEL)支援對幼稚園兒童社交和情感技能發展以及減少問題行為的影響。 這項回顧發表在《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上,分析了48項研究,這些研究檢視了一般(對所有學生)或針對性(針對識別為需要額外支...

17 06 2020
協助孩子於學校成功作準備

《Child Trends》發表了一份有關入學準備的研究摘要,旨在回答:「孩子準備在學校取得成功嗎?有甚麼最好的方法讓我們支援他們取得成功?」這些資訊基於《Child Trends》與美國州份政策制定者之協作,並回顧現存的文獻。他們提出了以下五項「須知」: 入學準備是一項由多個部分組成的難題。家庭、...

17 06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