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Hassler及其研究團隊於《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發表的研究中,進行了一項於平板電腦(Ipad)上進行數學干預的隨機控制試驗。
這項試驗有283名分別來自27間瑞典市區學校的二年級學生參與(香港學制:小二),他們被隨機地分成以下四組:
- 一組學生進行「Chasing Planets」的數學干預計劃,計劃包含一張總共有261顆行星的「太空地圖」,每顆行星上都有獨特的數學練習(12以內的加、減法)讓學生進行。他們每日花20分鐘進行練習。
- 一組學生進行以上的數學干預,並結合工作記憶的訓練,學生每天進行額外十分鐘的工作記憶訓練任務。
- 一組安慰劑組別在平版電腦上進行閱讀的任務,包括「Chasing Planets」的閱讀版本,格式與數學版本相若。學生同樣是每天花20分鐘進行練習。
- 一組對照組,學生沒有接受任何干預,包括沒有提升他們運用平板電腦技巧的訓練。
干預計劃維持了約20週,兒童於前測、後測、完成計劃的6個月及12個月後完成了包括九項評量的評估。研究發現:
- 於後測的算術上,兩組接受了數學干預的學生得分顯著地高於「安慰劑組別」及「對照組」的學生(效應值 = +0.53-0.67)。但於算術轉移或解難上則沒有分別。工作記憶的訓練亦沒有額外益處。
- 以上效果於6個月後的跟進測試減退(效應值 = +0.18–0.28),於12個月後的跟進測試中更甚(效應值 = +0.03–0.13)。
- IQ 顯著地調節直接及長期效果,IQ 較低的學生得益比IQ 較高的學生多。
- 社經地位因素並不會調節成果。
作者認為建基於行為分析及適性化科技、在平板電腦上進行的額外數學訓練,是一項花費較低、而且能提升表現較低學生數學技巧的方法。他們建議隨後研究探索令效果得以維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