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表於《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研究指出,時間較少受編排的兒童,能更好達成他們自行設定的目標。
研究的其中一部分對70位6歲兒童的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內容有關他們孩子的每日、每年及典型的日程。隨後,按此前對兒童餘暇時間進行的研究所用之分類方法,研究人員把兒童活動分類為「較多被編排」或「較少受編排」。於他們所用的分類系統中,具編排的時間定義為於學校以外,參與由成年人組織及監管的活動之時間(例如鋼琴課、有組織的足球訓練、社區服務、進行家課等)。較少受編排的活動包括獨自或與他人進行的自由遊戲、外出社交、觀光、閱讀或媒體時間。研究評估了兒童的自我導向執行功能(亦即獨自設定、達成目標的能力)和口語流暢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
- 兒童花愈多時間於較少受編排的活動上,有愈好的自我導向執行功能。
- 相反,兒童花愈多時間於較多被編排的活動上,他們的自我導向執行功能愈差。
研究團隊強調,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時間運用與自我導向執行功能之間的相關性,但他們並無證明受編排的時間多少會導致自我導向執行功能的變化。研究團隊曾考慮進行縱向研究,追蹤參加者一段時間,以解答因果關係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