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行為獎勵提升英國成績稍遜學生的考試成績

由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希望提升學生努力及於學校投入的行為獎勵,對成績稍遜學生有更好效果,他們因而在中等教育普通證書考試(GCSE,一項學生於英國中學階段完結時應考的高風險則試)有比預期更好的表現。

由市場及公共組織中心主任Simon Burgess帶領進行的這項計劃涉及來自63所學校的10,000餘名十一年級(英國義務教育的最後一年,學生將會在同年應考GCSE;香港學制:中五)的學生參與。計劃於英格蘭最貧窮的社區招募參與學校,將其隨機分派至「金錢獎勵干預組」、「非金錢獎勵干預組」或對照組。於獎勵干預組的學生,不論測驗成績等成果如何,他們每半個學期會按例如出席率、行為品格、家課、堂課等付出得到不多於80元英鎊的現金獎勵金錢獎勵為每半個學期。非金錢的獎勵則是讓學生有機會參與一個高價值活動,活動舉辦地點由學校及學生共同決定,例如一項體育競賽活動或者到主題公園旅遊。

研究團隊希望發現獎勵會改善學生的努力及投入程度,以致他們的GCSE表現有所提升,即使考試結果本身不會帶來獎勵。分析發現:

  • 整體而言,金錢獎勵或非金錢獎勵對學生成績的效果都為低,對考試表現有正面而小的效果,但效果於統計學上不顯著。
  • 然而,在GCSE預期成績低的學生之間,干預組的學生比對照組學生取得較佳分數,金錢獎勵比非金錢獎勵的效果更強(尤其是科學科)。
  • 對已經預期能穫得好成績、及已經在學校付出努力的學生,獎勵不會造成多少分別。

作者指出聚焦地向落後學生的特定群組提供獎勵,可能會對他們的表現造成顯著的影響,有助收窄成就差距。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Burgess, S., Metcalfe, R., & Sadoff. S. (2016). Understanding the response to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incentives in education: Field experimental evidence using high-stakes assessments (Discussion Paper 16 / 678). University of Bristol.

Leave a Comment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