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與高中輟學率相關的兩項行為表現

發表於《Journal of School Health》期刊的一項研究,審視了攻擊行為(Aggression)和學習技巧欠佳這兩項行為,如何令部分學生未能完成高中教育。

Pamela Orpinas及其團隊隨機選取了620名就讀於美國喬治亞州(Georgia)東北部學校的六年級學生(香港學制︰中一)參與研究。在這些學生六至十二年級期間(香港學制︰中一至中六),老師每年都會運用一份行為量表為每一位學生評分。根據評分,學生在初中至高中期間攻擊行為的發展軌跡(Aggression trajectories)被分為低、中、高三個組別。此外,他們的學習技巧亦被分類為低水平、低於平均、退步組別、進步組別、以及高水平五個組別。攻擊行為的例子包括︰威脅傷害他人、毆打、欺凌及嘲弄他人。而學習技巧的例子則包括︰完成額外學分的學習內容、有條理、完成家課、努力、閱讀指定的章節。如果參與研究的學生於十二年級的春季學期完結前並無就學,或未獲頒高中文憑,則被歸類為輟學生。

研究結果顯示︰

  • 被識別為高攻擊行為/低學習技巧組別的學生之輟學率達百分之五十。相對地,低攻擊行為且高學習技巧的學生之輟學率則低於百分之二。
  • 高攻擊行為組別的大部分學生都屬於低學習技巧組別。
  • 高學習技巧組別的全部學生都屬於低攻擊行為組別。

上述結果突顯出,結合學業提升與行為管理之早期介入措施,對減低輟學率起著重要作用。

 

文獻來源:Orpinas, P., Raczynski, K., Hsieh, H.-L., Nahapetyan, L., & Horne, A. M. (2018). Longitudinal examination of aggression and study skills from middle to high school: implications for dropout prevention.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88(3), 246–252.

Leave a Comment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