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具有非凡的能力,可以無意識地察覺和內化來自環境的感官輸入的統計規律,例如頻率、變異性和同時發生的概率。這種能力被稱為「統計學習」,被認為與語言習得有關。不少研究調查了統計學習與發展性讀寫障礙(developmental dyslexia)之間的聯繫(讀寫障礙是一種即使智力正常及接受常規教育也呈學習閱讀困難的情況),然而,結果並不一致。
Lee及團隊進行了一項統合分析,比較了發展性讀寫障礙(DD)的人仕與年齡相符的正常發展(typically development, TD)者之間統計學習的能力差異,並調查了可能影響這種差異程度的各種因素。其中一個因素是統計學習任務範式,包括:
- 序列反應時間(SRT)任務:測量對隨機和順序排列刺激的反應時間。這是一種隱式學習(或無意識學習),參與者通過僅僅暴露來熟悉嵌入在連續刺激中的重複序列。
- 人工語法學習(AGL)任務:向參與者展示按未知規則(或語法)排列的字母,數字或符號的序列。該任務評估參與者能否隱式學習序列的規則。
- 其他範式,例如分割範式、Hebb 學習範式。
這些不同的任務範式測試不同類型的統計結構,每個任務對認知能力都有不同的要求。該統合分析篩選了符合納入標準的49篇文章中的59項研究,使用穩健變異數估計,綜述結果表明:
- 總體而言,DD組的統計學習能力低於TD組(效應值 = +47),包括兒童(<18歲)和成人(年齡= 18歲或以上)。
- 對於兒童,較弱統計學習效應值為49(k=34),成人(k=23)則為0.46。兩組效果之間無統計學意義的差異。
- 在不同類型的統計學習範式任務、感知模式(視覺、聽覺和視聽)和刺激類型(語言和非語言)中沒有發現顯著差異。
- 然而,語言智力解釋了DD和TD之間的統計學習顯著差異,而年齡或其他認知標示(例如,非語言智商,語音技能)則沒有。具體來說,個別DD人仕具有較高的語言智力,其統計學習能力則較低(β = -0.39)。
結果表明,DD和TD之間的統計學習差異在成人和兒童之間沒有差異。此外,任務範式、感知模式和刺激類型對統計學習差異沒有影響,表明讀寫障礙者較弱的統計學習是不分領域的。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的統計學習和閱讀模型,可作進一步測試。
注:k = 研究數量。
文獻來源: Lee, S. M.-K., Cui, Y., & Tong, S. X. (2022). Toward a model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and reading: Evidence from a meta-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2(4), 651–691. https://doi.org/10.3102/0034654321107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