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焦慮影響表現,抑或差的表現導致焦慮?

數學焦慮是對數學任務表現感到不適的狀態。究竟是數學焦慮導致數學的不佳表現,抑或是差的數學表現導致數學焦慮?這問題會影響具成效的干預設計,因此相當重要。究竟關鍵在於提升學生的信心,抑或他們的數學能力?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發表的一項回顧整理現時實證,分別支持兩個模型:「缺失理論」(The Deficit Theory)認為差的表現會導致高的焦慮感;而「干擾性焦慮理論」(The Debilitating Anxiety Theory)認為焦慮會影響資訊的前處理、處理過程及回憶。回顧發現實證並不一致:

  • 部分研究支持「缺失理論」(差的表現會導致高的焦慮感),最有力的實證來自對數學能力障礙的追蹤研究。
  • 同樣,亦有研究支持「干擾性焦慮理論」(焦慮感會影響表現),這些研究以不同年齡為對象,控制焦慮後揭示了表現上的提升或下降。
  • 論文認為這可能顯示雙向理論—數學焦慮和不佳表現互相強化,引致惡性循環。

因此,這顯示以改善數學焦慮為目標的干預,應同時針對焦慮及數學表現。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 Carey, E., Hill, F., Devine, A., & Szücs, D. (2016). The chicken or the egg? The dir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hematics anxiety and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6.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5.01987

 

Leave a Comment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