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殘疾學生對同班同學成績的影響

許多國家都實行了融合教育制度,讓有或沒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一起學習。融合教育對非SEN學生的影響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開放問題。發表在《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上的一項準實驗研究分析了殘疾學生對非殘疾同學學習成績的影響。研究使用了2013-14學年和2014-15學年「中國教育追踪調查」(CEPS)的兩輪數據。調查由每所被選中學校的7年級隨機抽取2個班級進行。作者的研究對像是在七年級開始時將學生隨機分配到課室的學校,隨後同班學生組合維持不變。樣本包括來自76所學校152個班級的5,517名學生的記錄。

在這項研究中,樣本僅限於被隨機分配到課室的學生,即不是基於學校和家庭選擇的結果。班別組合的隨機性的重要性在於學生的特點(例如,年齡、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 SES 等)在有殘疾兒童和沒有殘疾兒童的班別之間是相同的。在CEPS第一次調查中,父母報告了孩子的殘疾狀況(例如視覺障礙、言語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通過使用二分法,樣本中有350名學生殘疾,5,167名學生非殘疾。殘疾學生在班級中所佔的比例是干預變數。三個必修科目(中國語文、數學和英語)的期中考試總分用於評估學生的學習成績。殘疾同學對非殘疾學生的同儕影響如下:

  • 殘疾同學在考試成績方面對非殘疾同學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
  • 殘疾學生比例增加1%,使7年級和8年級非殘疾同班學生的分數分別減少014和0.010標準差(SD)。
  • 在50名學生的課室裡增加一名殘疾兒童,可使非殘疾學生的考試成績降低0%至2.7%。
  • 負面的溢出效應可見於中國語文和數學成績,但沒有影響英語成績。
  • 對成績較低的學生來說,負面的溢出效應更大。

儘管負面效應值並不大,但根據調查結果,作者表達了他們對於中國是否應該大力推廣融合教育制度的擔憂。

 

文獻來源:Huang, B., Lu, H., & Zhu, R. (2021). Disabled Peers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Quasi-Experimental Evidence from China.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82, 102121.

Leave a Comment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