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於《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發表的研究,於中國農村地區檢視了設立班上的圖書館,為學生提供切合他們年齡的書籍,對閱讀成果及成績的影響。
有關提供切合學生年齡書籍效用的研究,此前大多都於已發展國家進行。然而,於中國的農村地區,不但切合學生年齡的書籍稀少,而且學校、教師及家長皆會認為自行閱讀對高風險的大學入學試中的表現造成負面影響。
為檢視於中國農村地區的實際影響,Hongmei Yi及其同事進行了一項隨機控制試驗,總共有120 所江西省學校的11,083名四年級及五年級學生參與。研究於計劃學校的每個班房設置一個班上圖書館,提供70本的課外書,這些課外書基於閱讀專家及教育家的建議而選。於實施干預前及干預實施的八個月後,學生都填寫了一份問卷。問卷除了調查學生對閱讀的態度及閱讀習慣外,亦評估了學生於中國語文及數學的表現;另外,運用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的問題,研究亦評估了學生的閱讀技巧。他們發現:
- 於八個月後,班上的圖書館顯著地改善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學生借閱更多的書、閱讀更多、更享受閱讀、亦與朋友有更多關於閱讀的交流。
- 雖然於中國高度競爭的教育系統中,有信念認為自行閱讀會對成績造成負面影響,計劃對學生的中文及數學成績並沒有顯著影響。
- 然而,計劃對學生的閱讀成績亦沒有顯著影響。
研究團隊表示沒有正面影響的原因可能來自圖書的選擇、計劃實施的短時間,以及計劃並沒有就班上圖書館的運用安排教師進行特定任務。他們認為結果突顯了於中國農村為學生提供切合他們年齡的書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