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指包括由於行為原因(例如,太具有破壞性或危險性)而將學生排除於學校環境(例如,停學和開除)的各種方式,已被教育從業員採用了二十多年。現有研究表明,與 K-12 相比,幼童更有可能被排除在幼兒保育和教育 (ECCE)環境之外。Zinsser 及其同事對幼童的排除性訓育進行了一項系統性回顧,以綜合其當前狀態、原因、負面後果以及減少其使用的干預措施。回顧結果如下:
- 目前研究尚未就「排除」的術語和定義達成共識。今後的研究應納入術語,使它們能夠包括所有類型的排除性做法,並討論它們之間的聯繫。
- 排除性訓育的因素:教師的健康和情緒健康,父母的角色以及父母與教師的關係。
- 被排除在ECCE環境之外可能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後果,例如降低學生在學業和社交情緒上取得成功的機會,並導致財務不安全感。
- 教育從業人員減少排除性訓育的三種具潛力的干預措施:
- 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資詢顧問
- 利用「金字塔模型促進幼兒的社交情緒能力」計劃,以促進幼兒的社交情緒發展並應付具挑戰性行為
- 告知政策制定者和行政人員,排除性的訓育行徑是如何不成比例
作者指出,需要更多跨越各種ECCE的數據的研究來為立法和干預措施資助決策提供資訊。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Zinsser, K. M., Silver, H. C., Shenberger, E. R., & Jackson, V. (2022).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arly childhood exclusionary disciplin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2(5), 743–785. https://doi.org/10.3102/0034654321107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