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應該給予學生多少指引?

究竟應該提供多少指引(Guidance)幫助學生學習?根據完整範例效應(Worked example effect),提供完整的解題示例讓學生參照能幫助他們將知識遷移到長期記憶;然而,根據生成效應(Generation effect),進行習題生成的知識會比閱讀所得,產生更深刻的記憶。Chen及其研究團隊在《Learning and Instruction》期刊出版的一項近期研究就嘗試探討,當把三角函數教學材料的複雜程度及學生對課題的知識水平(Levels of learner expertise)納入考慮後,提供多少指引才更有助學習。

研究在中國成都市進行,收集了來自94位學生的有效數據,其中50位中五學生在研究前已經學過三角函數,故對課題相對熟悉,另外44位中四學生則是初學者(Novice learners)。研究團隊隨機把學生分成兩組學習三角函數並進行測試,在預備階段,其中一組學生獲發有較多指引的教材,另一組的教材則要求他們在學習後自行生成公式、解難。所有學生需要在預備階段後完成一項三角函數公式默寫測試,及一項較複雜的解難測試。研究在一星期後亦再進行兩項同樣測試以檢視較長期的影響。

在較少前備知識的中四學生中,一星期後的測試證實了較多指示有助學習複雜的內容,較少指引有助學習簡單內容的研究假設。但對有較多前備知識的中五學生,無論在即時抑或其後的測試都顯示提供較多指引並沒有產生完整範例效應。就較簡單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自行生成知識也許比直接提供答案好,這亦有助他們較長時間的記憶保留(Retention)。但在傳授複雜的內容時,向初學者提供清晰的指引是必須的。

 

文獻來源:Chen, O., Kalyuga, S., & Sweller, J. (2016). Relations between the worked example and generation effects on immediate and delayed tests.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45, 20-30.

Leave a Comment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