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心理健康干預計劃:多大的效用才足夠?

現時已有一定數目的對照試驗,研究以青年為對象的預防性心理健康干預計劃。為令這些試驗結果能發揮作用,前線工作者需要知道個別干預計劃所展示的效用究竟是微弱、中等、抑或為大。

Emily Tanner-Smith及其研究團隊總結了400多個平均效應值,這些平均效應值來自74項綜合了多項試驗發現的統合分析。所有試驗都為著意防止5至18歲的青年問題行為以及情緒問題的干預計劃。這項出版於《Prevention Science》的研究結果表明:

  • 除少數例外,這些計劃對不同成果的平均效應值中位數都在 +0.07 至 +0.16 的範圍內。
  • 相比起對實際行為的影響,這些預防性計劃對知識產生更大效用。
  • 提供資訊以提升知識(例如吸毒的風險)是眾多計劃的重要元素,但知識未必一定與實際行為有強的關係。

作者提出這些效應值展示了直至現時的改進成果,亦提供了一項指標以評估新研究結果的價值。

 

文獻來源:Tanner-Smith, E. E., Durlak, J. A., & Marx, R. A. (2018). Empirically based mean effect size distributions for universal prevention programs targeting school-aged youth: 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Prevention Science.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doi: 10.1007/s11121-018-0942-1.

Leave a Comment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