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針對幼兒設計的早期編碼教育計劃越來越多,研究人員對於幼兒的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 CT)是否可以遷移到其他關鍵發展成果的研究興趣日益濃厚。Yang及其同事最近的一項研究調查了幼稚園學生的運算思維與序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之間的聯繫。
研究人員將運算思維定義為通過演算法獲得在各種情境下解決問題所需的基本概念。演算法思維涉及如何實現目標的逐步操作。基於Cattell-Horn-Carroll的認知能力理論,研究人員假定CT與序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有關。
序列能力包含識別一系列步驟來完成任務的能力,由「圖片排序」任務進行評估。自我調節能力包含工作記憶、心理彈性和抑制控制,以「頭-腳-膝-肩」(Head-Toes-Knees-Shoulders)任務進行測量。CT由電腦版本的TechCheck進行測量,它專注於幼兒CT的六個領域,即演算法、模組化、控制結構、表達、硬體/軟體和調試。來自中國北京一所公立幼稚園的101名兒童(男孩 = 49,平均年齡 = 5.25歲)參與了這項隨機抽樣研究。在控制了兒童年齡、性別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後,迴歸分析結果表明CT與序列能力(β = +0.27)和自我調節能力(β = +0.47)呈正向關聯。
這項橫斷面研究通過直接測量認知能力的方法提供初步證據,證明幼兒CT與其他智力能力之間的關聯。未來研究可通過縱向研究和檢驗其他學習成果等來探討CT在幼兒認知發展中的作用。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Yang, W., Gao, H., Jiang, Y., & Li, H. (2023). Beyond comput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s associated with sequencing ability and self-regulation among Chinese young children.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64, 324–330. https://doi.org/10.1016/j.ecresq.2023.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