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將動物帶進課堂: 給兒童的人道教育 

現今世代的兒童於他們早期的認知及道德發展都有一種自我中心的傾向。他們似乎對非人類的動物及整個生態環境都欠缺了一種理解、同情及欣賞的心態。為了幫助兒童提早發展愛護環境的視野,Ngai 及團隊進行了一個先導計劃,當中包含了一個以校為本以動物輔助的人道教育計劃 – 童狗有話兒 (CARing Kids),目的在於透過社交與情緒學習育成兒童的同理心及利社會行為。 

童狗有話兒計劃中加入了犬隻伴讀活動。來自兩所小學的110名學生參加了為期六節的與伴讀犬一起看圖畫故事書,並在閱後參與討論。這個活動讓兒童有機會親身與伴讀犬接觸交流,建立他們的同理心及愛心。 

分析顯示以全班整體參與童狗有話兒計劃的兒童比被老師單獨編配至計劃的兒童在同理心及認知能力發展均有較正面的長遠影響 (同理心: (t[24] = 2.94, p < .01) ; 認知能力: (t[24] = 2.42, p = .02))。班際參加的同學中的過度活躍情況更有短暫性的舒緩 (t[23] = 2.40, p = .02)。這都證明了如「童狗有話兒」這等社交與情緒能力計劃在班級層面推廣最能發揮效用。  

進一步的質性分析展示了參加了計劃的學生於課堂時變得更能控制自己興奮的情緒及行為。除了更能控制自己的憤怒,他們的肢體攻擊性行為 (例如打架及欺凌) 亦相對減少。學生們亦在計劃中展現了更人道的態度,學懂了如何克服對狗隻的恐懼及對動物建立了一個良好的感覺。 

 

 

文獻來源 
Ngai, J.T.K., Yu, R.W.M., Chau, K.K.Y., & Wong, P.W.C. (2021). Effectiveness of a school-based programme of animal-assisted humane education in Hong Kong for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A quasi-experimental pilot study. PLoS ONE, 16(3): e0249033.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49033 

Leave a Comment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