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社經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是最能預測孩童的學業成就,而早於入學初期,來自社經地位高低不同的學生之間的學業成就已出現差距(Achievement gap)。如何評估那些旨在收窄學童成就差距計劃的成效?美國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的Emma Garcia與全面創新教育路向(The Broader Bolder Approach to Education)的Elaine Weiss為此進行研究。取自兩組分別於1998及2010年入學的幼稚園學生(香港學制︰小一)為研究對象,透過檢視這兩個世代的學生於入學初期的認知及非認知技能(Cognitive and non-cognitive skills),與其社經地位之間的關係,探究學童成就差距於這12年間是否有所收窄。
Garcia與Weiss利用由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提供,有關幼兒教育縱向研究(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ies)中的1998-99及2010-11年度幼稚園班的數據。結果顯示,於1998至2010年間來自美國社會最高及最低經濟能力階層學生之間的成就差距,並無改變。兩者的閱讀及數學成就差距,分別維持於1.17及1.25個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s)。儘管於這段期間,各經濟能力階層的家長都愈來愈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以及實施了各種旨在收窄學童成就差距的計劃。有趣的是,研究同時發現,於這12年間,雖然貧窮學童人數比率上升了,但上述成就差距既沒有加大,亦沒有收窄。這反映出,較高度的家長參與(Parental involvement)和學前教育(Children’s pre-school attendance),雖然遏止了學童成就差距進一步擴大,但卻不足以消除貧窮對學童成就的重大影響。
研究員回顧了12個為拉近學童成就差距而設的計劃。其中最有效的計劃,除了協助學童處理學業問題,同時亦需確保他們能獲得良好的膳食和醫療服務,以及為他們及其家庭提供其他支援。
文獻來源:García, E. & Weiss, E. (2017). Education Inequalities at the School Starting Gate – Gaps, Trends, and Strategies to Address them. DC: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