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實證概述 Best Evidence in Brief

在線學習中的數碼隔閡

近年來,在線學習得到了極大的擴展。雖然有些人認為在線學習比傳統學習有不少好處,但其他人擔心在線學習會擴大不平等。當然,在線學習海嘯造成了被稱為的「數碼隔閡」(或釋:數位落差、數碼鴻溝),即不同社會群體在獲取、使用資訊和通信科技(ICT)、及其運用能力方面的差異。Guo 和 Wan的一項研究檢示了 COVID-19 大流行期間中國在線學習的公平問題。

從「高中生在線學習調查」數據中進行分層抽樣,研究樣本來自10個省164所高中的27,710 名(男生佔 49.7%)學生。研究評估了於大流行期間學生在線學習中的三個層級的數碼隔閡:

第一層級數碼隔閡是指設備和網絡狀況。儘管95%的學生至少擁有一件可用於在線學習的設備,但18.4%的學生表示學習受到設備不足的負面影響。從細節上看,對於設備和網絡條件問題的負面影響,對低社會經濟地位學生大於高社經地位學生,對農村學生大於城市學生,對非獨生子女家庭學生大於獨生子女家庭學生。

第二層級數碼隔閡是指互聯網使用和能力的差異。採用自我評佔量表評估學生對在線學習的適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般數碼素養。結果表明,低社經地位學生(效應值 = -0.46)、農村學生(效應值 = -0.31)和非獨生子女家庭學生(效應值 = -0.32)對在線學習成績的適應能力較低。

第三層級數碼隔閡是指從互聯網使用中獲得的線下益處的差異。使用學生報告他們的總體考試成績在大流行期間是否下降(0 = 沒有下降,1 = 下降)來評估線下的得或失。邏輯回歸分析的結果與前兩個層級數碼隔閡顯示出相似的結果。遇到網絡問題或難以適應在線學習的學生更有可能出現學習成績惡化的情況。

在設備和網絡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能夠提高傳統弱勢學生對在線學習的適應能力,則可以減少他們的成績惡化程度。作者表示,單靠建立在線學習無法減少教育不平等,因此需要各方持分者的進一步努力。

 

文獻來源 (開放取用): Guo, C., & Wan, B. (2022). The digital divide in online learning in China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echnology in Society, 71, 102122. https://doi.org/10.1016/j.techsoc.2022.102122

Leave a Comment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