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是一項必需技能,因此,識別有效的策略來支援兒童發展這項技能至關重要,特別是當他們在閱讀方面面對挑戰時。在最近的貝氏網路統合分析(Bayesian network meta-analysis, BNMA)中,研究人員檢視了各種閱讀理解策略的組合在干預3至12年級有閱讀困難學生方面的有效性。
統合分析包括52項研究,重點關注常用策略,包括主要觀點,文本結構,複述,自我監測,組織圖,推論和預測。在研究的35種可能策略組合中,統合分析發現「主要觀點 – 文本結構 – 複述」組合在提高閱讀理解方面最有效(標準平均差 SMD = 1.72)。緊隨其後的是主要觀點 – 文本結構-自我監測-組織圖組合(SMD = 1.13),其次是主要觀點策略(SMD = 1.07)。這些組合和個別策略對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顯示出顯著的正面影響。
相反,效果最差的組合是推理-文本結構(SMD = -0.61)、複述 – 組織圖(SMD = -0.03)和主要觀點 – 推論 – 文本結構–預測–自我監測(SMD = 0.05),對提高閱讀理解有負面影響或最小影響。除策略有效性外,研究還強調了背景知識教學的調節作用,它顯著增強了策略的整體效果。研究強調了在實施閱讀理解策略時考慮背景知識教學的重要性,以減少認知負荷並促進知識檢索。總體而言,這些發現挑戰了單一最重要策略的概念,並強調了不同策略的相互作用和組合。
文獻來源(開放取用):Peng, P., Wang, W., Filderman, M. J., Zhang, W., & Lin, L. (2023). The Active Ingredient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Intervention for Struggling Readers: A Bayesian Network Meta-analy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00346543231171345. https://doi.org/10.3102/0034654323117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