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部指出,學校氣氛包括各項作為學習的條件、支援身體及情感安全、連繫、支持及投入的因素。於這項發表於《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的研究,Bear 及其同事檢視了中國及美國的學生對學校氣氛有甚麼不同感覺,以及如何與他們的投入相關。
這項研究比較了3,716名來自18所廣州學校的中國學生,以及4,085名來自15所特拉華州學校的美國學生。這些學校都是城市學校或城郊學校。美國學生的數據樣本隨機取自特拉華州教育部包括37,255學生的數據庫,以配對中國學生的樣本數目。參與這項研究的學生來自3至5年級、7至8年級及10至12年級,研究排除了6年級及9年級的學生,因為這兩個級別的學生在中國及美國分別就讀不同階段的學校。
研究比較了學生所感知的學校氣氛,包括了師生關係、生生關係、學校規則的公平性、清晰的行為期望、對多元的尊重、學校安全、整校的投入、及整校的欺凌情況。研究亦運用了特拉華州學生投入量表評估學生的投入。發現包括:
- 相比起美國學生,中國學生在中學及高中感知所有學校氣氛的範疇都顯著地更為正面。
- 在小學階段,中國和美國學生之間的差異較小,於學校規則的公平性、清晰的行為期望、及學校安全的範疇不具顯著分別。
- 在小學階段,美國學生有較高投入。而於中學及高中,中國學生報告了較高的情感投入。
- 學校氣氛及投入於美國學生之間有顯著關係,但在中國學生之間卻沒有。
作者表示結果或許鼓勵學校除了學校氣氛外,發展及提倡社交情緒技巧、價值及規範等可能導致中國學生良好學業成績的因素。